嘉宾李家祥:80年代曾有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当时我们国家处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改革开放程度、经济质量、总体发展水平和当时这句话是相适应的。为什么现在又提出来“要开放修机场,要想强上民航”?因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质量、总体发展水平大大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途径也就发生了变化,民航是一个很重要的抓手。民航业不单单带动的是人流、物流,还包括金融、旅游、商贸、科技、信息等综合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又构成了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同时,民航还是和国际连接最广泛、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航将成为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具有战略地位和作用。这些作用,在实践中已经展现出来了。比如,淮安市机场2010年9月份通航,对淮安经济质量的提升、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总结的经验就是“点上点金、面上收银”。这个机场建成以后,聚集了外资企业1000多家,直接带来的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是非常巨大的。这个方面我们姚书记有体会。让他讲一讲。
主持人:最近也有一些媒体在谈论中小机场盈利难的问题,究竟该如何算机场建设投入产出的账,姚代表来自地方,我们也很想听听您的看法。
姚晓东:刚才李局长讲了机场的重要性,用了一个“战略地位”,我非常赞成。交通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从淮安的实际情况来看,淮安历史上在千年漕运史上,曾经是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运河之都,一时繁华,世界级的影响,但是随着交通方式的改变,铁路兴起,漕运转海,淮安的地位就逐渐衰落了。到了新时期,怎样来推动淮安新一轮的科学跨越发展,我们就必须要抓住交通战略设施的建设,淮安机场,刚才李局长说了,2010年9月份建成投入运营,发展非常迅速。2014年,旅客吞吐量已经达到51.6万人,比上年增长27%。货流流动吞吐量达到了3400吨,比上年增长了37%,机场去年也顺利地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航空口岸,今年1月6号,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第66个对外开放的机场。我们在淮安机场建设、运营过程当中,淮安的经济社会受到的益处是巨大的也是综合的。以我们地方党委政府的观点来看,对待机场的效益不能够单向地、线性地、孤立地来看,应该从对地方的经济社会的综合拉动和长远影响来看。我们觉得,我们淮安机场的效益非常好。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
姚晓东:第一,机场是对外交流的空中桥梁。过去我们没有机场,淮安这个地方虽然区位非常重要,处在中国南北正中间的关键节点,但是我们的对外开放相对来说还是非常少。机场建成之后,一下子把我们的触角伸向了全国,伸向了世界。淮安的对外交流交往异常活跃,比如说我本人到淮安工作两年多一点的时间,我在淮安期间,我接待的各国大使和驻华总领事就达到了几十人。这个在淮安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主持人:这就像局长所说的“要开放上民航”。
姚晓东:民航的跨越时空的功能是别的交通方式不可替代的。第二,招商引资的靓丽名片。刚才李局长讲到了,我们机场修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以台资为例,我们近几年台资在淮安快速集聚,形成了一个全国有影响的台资高地。有人说叫南有昆山,北有淮安。我们现在淮安已经有超过1000家的台资企业,总投资超过了100亿美元。台商来淮安投资的时候,机场还没建的时候他们就有一个要求,他说我们来投资可以,但是你必须有机场。机场建了之后,台资的集聚明显加快。招商引资需要环境的支撑,有机场就是一个重要的环境。
嘉宾李家祥:他们指的是在招商引资方面,有机场,人家就高看你一眼,没机场就低人一头,非常形象。外商来投资,就问有机场没有。一说没有机场,投资者和外商头就低下来了,没有积极性了。一说有机场,投资者马上感觉就变了,头抬起来了,地方经济也起来了,非常形象。
姚晓东: 第三,产业升级的强劲引擎。因为我们淮安目前处在信息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期,我们正在构建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而应该说机场在这当中发挥了非常骨干作用。比如我们有四大主导产业:盐化工、特钢、电子信息和食品,都正在向千亿级的产业发展。机场帮助我们吸引了龙头企业,集聚了产业链的企业。比如说我们电子信息,鸿海集团在我们淮安一下投入8个企业,盐化工我们现在有台玻、中国盐业、江苏盐业几大巨头的集聚。这些应该说很多企业是冲着你有机场,冲着咱们有集聚产业资源的条件而来的。
2023-04-27 17:47
2023-04-27 17:36
2023-04-27 17:10
2021-10-11 17:00
2021-06-23 09:26
2021-06-22 09:11
2021-06-17 13:59
2021-06-16 15:32
2021-06-12 09:14
2021-05-14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