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波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智能鸟从卖飞机变成卖数据。
一个航空迷的创业路
采访当天,喜欢吃辣的王效波午餐是一碗担担面,放了不少自制辣酱——他常常带在身边,用作午饭调料。这种辣酱的味道就像小时候妈妈做的。至今他还清晰记得,小学三年级时,自己用不舍得多吃的辣酱跟同学换飞机模型材料的往事。
“当时的我真的很幸福,那种感觉我一辈子都不会忘。其实我从小就喜欢冒险,或许和我是射手座有关。射手座特别向往自由,喜欢冒险。我觉得星座说得很准。”王效波调侃道。
创刊于 1972 年的《航空知识》杂志,他没落下过一期,在它的陪伴下度过初中和高中时代,他很多航空知识的积累就来源于此。痴迷飞机的他曾经利用别人很难想到的材料如珠子、纸张、易拉罐等来制作航模。
他很想当一名飞行员,可惜因为身体原因没能达成心愿,又因为学习偏科,也没能考上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最后,他选择了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
大学毕业后,他无法按自己的爱好来选择工作,为了生计做过电脑维修、期货、素菜馆,也在北京做市场营销、到义乌做小生意等,不断尝试可能有发展的行业。
“很多时候,现实很会捉弄人,但也会给人机会,就看自己是否能把握住。”王效波说。一直想开创一番飞行相关事业的他,终于抓住了一个机会。
2010 年,随着无人机元器件降价潮的来临,王效波毫不犹豫地找来两个航模爱好者作为合伙人,在汉口一个基本被废弃的四层老厂房里,成立了智能鸟无人机有限公司。
因为没有更多资金请人,他们只能既当老板又做员工。从采购、搬运、拼装到试验,几乎花掉王效波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当第一架无人机腾空飞起、王效波赚到第一桶金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庆祝,合伙人却拿着他分发的钱纷纷离去。王效波事后问他们为什么会如此选择,得到的回复是:他们都看不到无人机的未来,看不到公司发展的前景;对他们来说,这是最好的“止损点”。沦为光杆司令的王效波一下陷入情绪最低谷。
但他心里明白,虽然公司举步维艰,但不坚持就没有未来。他花光所有能花的钱,艰难维持公司的运营。
此时,一个机会悄然出现。原来,武汉是测绘之乡,武汉大学更是顶级测绘学府,地球信息采集方面在全国名列前茅。用高智能无人机进行测绘,是他们正在向武汉东部开发区申报的项目之一。在当时的武汉,无人机生产企业只有智能鸟一家。
当东部开发区领导获知这家企业正面临困难,特地联系了王效波,并带着武汉大学和国家电网相关人员来到智能鸟,爬上他那栋相当于八层高的四层破旧厂房考察,了解是否有无人机可以用作地形测绘和电网巡线。
适逢天降大雨,考察人员提出改日再看试飞,充满自信的王效波却笑着说:只要你们有时间,天气不影响智能鸟的飞行。在客人惊讶的眼神中,智能鸟在雨中完美展示了巡线飞行。当时能在如此气候条件下飞行的无人机几乎没有,而操控室电脑上显现出清晰的地形地貌画面,也得到武汉大学的认可。
2023-04-27 17:47
2023-04-27 17:36
2023-04-27 17:10
2021-10-11 17:00
2021-06-23 09:26
2021-06-22 09:11
2021-06-17 13:59
2021-06-16 15:32
2021-06-12 09:14
2021-05-14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