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人物访谈 > 正文

北京创客研横跨太平洋无人机 拒绝名校博士求职

2015-11-10 20:52 性质:转载 来源: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有一次,一位名校毕业的博士来中航智应聘。田刚印最后问他还有什么问题时,这位博士问起医疗、养老保险缴纳问题,田刚印当即表示他不适合中航智。“你到一个处在风口上的企业应聘,首先关心的不是来了之后能做什么,安排到什么岗位,而是老了之后能不能拿到养老保险。这不应该是20多岁来我们这工作的人应当关心的问题。”田刚印说。
  
2013年起,田刚印开始涉足多旋翼无人机制造。“普通的多旋翼可能续航飞行18—25分钟,我们能做到51分钟。不仅如此,我们在飞行精度、任务载荷等方面也有更好表现。”田刚印说,专业上的优势,是中航智能够领先的重要原因。
  
比较头疼的问题是,目前无人机领域既没有政策支持,也没有政策反对
  
田刚印认为,中航智能快速发展,是赶上了无人机发展的好年景。好些年前,也有人做无人机但想法超前没人买,很多公司都倒闭了。近几年,人们在很多领域发现无人机的用途,市场觉醒了,中航智也由最初每年七八架的订单到如今上百架,并衍生出多个不同机型产品。
  
中航智团队由最开始的三四个人发展到现在拥有一支五六十人的研发队伍,田刚印并没有因为公司的快速发展而感到自满。“空客波音这样的大公司在人力、技术、财力上都是非常雄厚的,只是他们没有腾出精力去做,我们一定要在大公司觉醒之前做点什么,同时也要保证甩开追赶者一段距离。”
  
为了保持技术上的创新动力,中航智不仅在北京理工大学有研究所,还在好几个国家成立了学术研究项目组,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0%—40%。
  
田刚印还在紧锣密鼓地为扩大市场占有率做各方面准备,他们已经成立了无人机通航公司,做好售后维护;同时,发起第一期5亿元的无人机发展产业基金,来健全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我们支持产业链发展,希望创建良性生态。一方面是为了竞争,一方面是为了让整个行业火起来。现在不是说要抢多少蛋糕,而是要想办法把蛋糕做大。”
  
让田刚印比较头疼的问题是,目前无人机领域既没有政策的支持,也没有政策的反对。在这种真空状态下,往往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田刚印说,未来发展面临两个政策问题有待解决,一是低空开放的问题。比如农业无人机喷洒农药,飞30米高,说违法算违法,说不违法又不算违法。他们之所以没有大量推广农业无人机是因为低空开放的问题。二是无人机试航该谁管、审批的问题。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这个事,但出了问题谁都可以管一点。“政策推出的速度赶不上研发、需求、使用的情况。”
  
田刚印举例说,不久前他们团队飞机在试飞时经过一个村庄,可能飞得比较低,引起了一位老农的不满,说家里的一窝猪被吓得不吃食了,要求高额赔款。田刚印说,“这种情况的责任如何认定,该如何赔付,并不清楚。希望政府能尽快在技术制造、行为规范、航空环保等方面有明确规定,让大家有个把握的尺度。”

123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