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人物访谈 > 正文

亿航无人机到底有多牛?让中国人都享受飞行乐趣

2015-11-10 20:09 性质:转载 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Ghost无人机刚开始出货,有用户投诉:一打开包装就发现无人机的机壳开裂。追查供应链最终找到原因,原来是采用的材料和油漆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开裂,反应期间刚好是物流配送的时间。“我们对这些用户进行免费退换,提供一年的免费保修。如果企业要想做好创新,这些实打实的损失得承担。”
  而由于无人机产品的独创性,亿航接到了沃尔玛、Costco的贴牌订单。“一次三五万台,这个诱惑太大了,对于初创公司,做100次众筹也做不到这个量。”但是,亿航最终选择了拒绝。
  “初创公司面临着来自资金、供应链等各种各样的压力,我们可以赚快钱,但我们觉得在这样的新时代,无论下西洋也好,下南洋也好,应该真真正正做自己的品牌,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特别看重的事情。”熊逸放说。
  中国制造业规模早已跃居世界第一,然而不少产品属于“为他人做嫁衣”的“贴牌产品”。在不少人看来,简单模仿已没有前途,贴牌生产难有丰厚回报,走别人的路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熊逸放说,亿航无人机想改变人们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固有看法,而这也是很多80后、90后的新时代硬件创业者想要做到的。
广泛的应用前景正在让无人机成为物联网、智能硬件领域的新宠儿。
  对话
  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熊逸放
  用户体验也是一种创新
  南方日报:你之前在新加坡创业,为什么会想回到国内重新出发?
  熊逸放:国内有硬件人才、有工业链优势,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壮大中也已经培养了一批软件人才,国内整个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开放,现在回国做硬件是再好不过了。所以义无反顾就回来了。
  南方日报:从企业的角度,你们如何看待创新这件事?
  熊逸放:核心。无人机是技术导向型产业,我们的产品能够被美国主流媒体所认同,就是因为技术和产品本身有不同之处。广州确定的创新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只是大多数企业家不一定能够在创新方面做得很好。
  这个年代要凭空造出一个产品,这叫创新,但这种机会不多。我们是把产品做到拓宽了用户群,去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苹果不是第一个做手机的,也不是第一个做手表的。苹果在推出智能手表前,三星、LG、国内的山寨厂商已经生产了一大轮了。创新不仅仅是你技术比别人牛,而是你的用户体验能够打动人,用户体验也是一种创新。
  我们做的就是用户体验的创新、交互体验的创新,这种创新可能是很不起眼的创新,把无人机操纵从遥控器变成手机,霎时间产品面对的人群就扩大了。同样是无人机,都能航拍,但是一旦使用人群不一样了,交互方式不一样,整个市场就大不同了。调度传统资源,不断地再分配,提高社会的运转效率,这些都是很棒的创新。
  南方日报:从企业的角度看,在创新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熊逸放:政府应该扮演锦上添花的角色。企业应该遵循市场化的规律,求生存,拥有核心竞争力。
  记者观察
  珠三角制造业必须嵌入全球产业链
  在新经济崛起的时代,全球的制造、科技行业都面临着价格竞争日益激烈、消费需求愈发个性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兴起的趋势。
  无人机产业的异军突起无疑是这一趋势下的产物。以深圳大疆、广州亿航等为代表的中国无人机走向世界舞台,印证着这样一点:面对全球供应链的变革、互联网等多渠道营销的运用和新商业模式的兴起,珠三角的制造业必须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从供应链的前端进化到中心位置,成为创新的动力源。作为无人机领军者的大疆有这样的认识:“创新最关键的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的过程。如果创新技术开创了一个行业,其领先优势难以撼动。”
  亿航无人机在短短一年之间像火箭一样快速崛起,也恰恰说明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创新潜力。美国学者克里斯·安德森在著作《创客新工业革命》中提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创客运动”的工业化,即数字制造和个人制造的合体,制造业公司想要获得成功,不一定要追求最便宜的价格,但一定要追求最快的速度,最迅速的创新、最迅速的流通。而驱动“创客运动”的各项条件,在珠三角都完全具备。
  处于由“大”到“强”关键阶段的珠三角制造业,庞大的市场规模优势、完善的产业配套优势、多层次的空间梯度优势、升级中的消费需求优势,也成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在珠三角落地生根的核心力量。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将为机器人、无人机、大型成套设备制造、基础设施制造等产业注入活力。应该看到,制造业从成本导向到价值导向的转变已经不可逆转。利用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提升制造业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商业模式,必将大力推动珠三角的产业升级发展,开辟出一片充满商机的新蓝海。
  “我们当下的任务是找到创新的独特方法,使得未来不仅仅与众不同,而且更加美好,即从0到1。”彼得蒂尔在《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一书中说,只有重新认识世界,才能重构世界,守护未来。让我们重新认识珠三角制造业,期待珠三角制造业从“从0到1”的每一次进步。
12345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