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指挥官战略决策
戴浩认为,在智能化战争时代,计算机应该是对人的补充,人工智能更大的作用是在战略层级介入战争,协助指挥和联络。以往科学家试图模拟人脑的思维过程来打造人工智能,但进展缓慢。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出现重大改变,即采用数据驱动和大强度计算来发展智能。戴浩表示,如果计算机系统能基于大数据,自动提取汇总、自动深度学习,对人类的帮助就很大了。
在人工智能介入战争指挥方面,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研制的“深绿”系统最为出名。国防大学计算机兵棋系统总设计师胡晓峰教授介绍说,五角大楼此举试图仿制曾战胜人类棋手的超级计算机“深蓝”,利用计算机造出一个智能化辅助系统,帮助指挥员决策,并随着作战进程不断调整和改进,使作战效能大幅提高。这个想法很好,但经过多年研制后,该项目的主体目前已经暂停。据悉,“深绿”系统被叫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对计算机智能化辅助“到底应该用在什么地方”存在争议。作战时是应该用它来帮助连长、营长,还是帮助战区司令、联合作战中心乃至更高级别的指挥决策?胡晓峰认为,最需要作战指挥控制的还是在上层指挥机构,因为未来战争是体系对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战争,由人来控制整个战场因素的传统做法已经很难甚至无法做到。但当前这种智能辅助系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最需要的战略级辅助系统做不出来,因为它过于复杂;而战术级辅助指挥系统的需求又相对有限。
兵棋系统也是计算机参与战略决策的重要应用,它可以尽可能真实地模拟复杂战场。胡晓峰表示,战争只有一次,战时决不会给你试验重来的机会。因此我们的口号是“把所有败仗打在实验室里,把最后一场胜仗留在现实中”。
美国加快智能战争准备
曙光公司副总裁邵宗有介绍说,美国对智能战争时代的准备相比他国更充分。DARPA正通过IBM、谷歌等IT巨头开展人工智能联合研制。例如IBM收缩了其他业务,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人工智能芯片的开发上,并同步研制基于这种芯片的架构、机器和配套服务。相比之下,中国这方面差距较大。
邵宗有认为,从巨型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来看,也足以支撑未来的智能战争。过去研制巨型计算机讲究“规模大”,这样才能拥有足够的计算能力。而随着巨型计算机资源的虚拟化,利用云计算等手段,可以解决未来战争中的计算能力问题。此外,现在军事指挥也存在海量信息处理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更需要智能化系统,这正是巨型计算机发展方向之一。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秘书长秦继荣强调,在智能战争时代,以军队为主要战争表现形式可能已成为过去时。随着智能化设备发展,一个人在一个房间里就可以利用无人系统发动一次攻击,甚至可能发动一场战争,例如利用网络控制成千上万台智能无人机,突然向某个目标发动突袭,用传统手段很难应付。
需要担心人工智能造反吗?
对于有人担忧“人工智能会造反”,秦继荣认为,就当前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而言,说它能取代人类还为时尚早。因为目前的无人系统就本质而言仍是“前方无人,后台有人”,做的事情也是根据人类下达的指令。只不过随着技术发展,作战距离越来越远,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黄长强也表示,即便未来无人作战飞机具备很强的自主性,但它能干什么受制于获得的权限,人类下达命令后仍可以从后台间接控制。
中国自动化学会秘书长王飞跃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这个问题上,他的观点是“只有人类才能消灭人类”,即便从更长远的未来看,人工智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统治人类。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它的权限会越来越大,的确存在某次操作失误导致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毁灭的可能。但这归根结底属于事故,而非人工智能“造反”。
2023-04-27 17:47
2023-04-27 17:36
2023-04-27 17:10
2021-10-11 17:00
2021-06-23 09:26
2021-06-22 09:11
2021-06-17 13:59
2021-06-16 15:32
2021-06-12 09:14
2021-05-14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