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大疆无人机汪滔 模式和苹果类似
2015-11-03 21:23 性质:转载 来源:网易科技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从2006年建立大疆,汪滔掌舵的大疆创新(简称DJI)默默无闻走过了大部分日子,没有过多包装,也没什么游说;汪滔自己还曾用“偏执”的股权分配,让公司濒临分崩离析。
汪滔不是个“聪明人”。
从2006年建立大疆,汪滔掌舵的大疆创新(简称DJI)默默无闻走过了大部分日子,没有过多包装,也没什么游说;汪滔自己还曾用“偏执”的股权分配,让公司濒临分崩离析。
他甚至不喜欢别人在他面前过多提及时下火热的互联网概念。并非冥顽不化,而是在他看来,对一家科技公司而言,科研本身更为重要,而互联网仅仅只是个工具。
“套上互联网这层皮,感觉好像很高大上,但事情的本质还是掩盖不了;比如一件产品还是没办法将欧美变成核心市场,当它在中国卖饱和后,跑到一个更落后的地方,在一个更没品位的地方卖出去”。汪滔在接受网易科技的独家专访时说。
言下之意,似有所指。
DJI的产品在欧美很受欢迎,其拥趸不乏一些社会名流,包括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也有传言称,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为了DJI的无人机,买了台iPhone。
作为公司创始人,汪滔觉得这样的成果必然不是来自于某种商业模式的胜利。他的确对所谓“互联网营销”很不感冒,并坚持,起码DJI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花什么功夫,哪怕公司会因此过的更加顺风顺水。
汪滔不想在这种事情上变得“聪明”。
机器人王国
虽然在外界眼中,DJI只是家无人机公司,但其未来可能并非与无人机的未来完全重叠。背靠着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中心深圳,DJI也许一开始就不满足于做一家无人机制造商。
在DJI纯白色调的新办公楼里,DJI副总裁潘农菲告诉网易科技的记者,去年《经济学人》曾将DJI的无人机列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5个机器人产品”之中,是入选的唯一中国产品,这让大疆上下振奋。
说到这里,这个腾讯产品经理出身的DJI高管,略显激动,如同是自己多年的苦心难得被人理解一般释怀。
同样做机器人的石金博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石金博与汪滔同出一门,是汪滔的师妹,她认为机器人需要完成感知、计算、传输、执行这四件事,DJI做到了,“在空中DJI无人机的自主规划、避障等等,已经在机器人范畴之中”。
而汪滔、石金博的导师李泽湘,是香港科技大学的一位机器人技术教授。围绕被誉为机器人产业基地的东莞松山湖,DJI、固高、李群等李泽湘门下弟子的企业,陆续成为机器人这一“中国创造”领域的代表公司。
但汪滔不是个着急的人,单论DJI在机器人产业的进展,DJI难以言快。
他依旧显得很谨慎,即便外界如何热炒机器人,他还是觉得技术不够完善,DJI可能需要一个更合适的新机会,一旦有这个机会,DJI当然会把握住,去扩展到更多机器人领域。而机器人自动化,在汪滔眼中,有着相当大商机,甚至会如他一直期待的一样,会“改变全世界”。
不过,谨慎归谨慎,汪滔并没有无动于衷。事实上,DJI已经将一个叫RoboMasters的机器人大赛运作了三年。虽然前两年只是夏令营形式,但今年在团中央、全国学联的参与下,这项赛事正作为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运作。
在这项机器人对抗赛事中,DJI给每个参赛队伍发放了一台形似“遥控车”的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的主控和无人机的飞控一脉相承,技术上不仅先进,甚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
而这项比赛虽然和DJI现在的主营业务毫无关系,DJI却拿出了5000万元人民币承办。潘农菲向记者透露,最初DJI对RoboMasters有两套方案:一是继续以小规模夏令营的方式举办;二是重金承办,将其推向全国。
最终汪滔拍板了后者,“这个决定几乎没有办法用财务逻辑来推演”。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通过RoboMasters夏令营进入DJI工作的大学生为数不少。而不少业界人士认为,无人机本身就是广义机器人的一部分,二者技术相通,人才也相通。这也让DJI意识到挖掘和培养中国自己工程师这一过程的重要性。而汪滔的本意,就是想让工程师、发明家也能当明星。
RoboMasters,也许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已然成为汪滔理想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