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一个农民可以养活125个人,在中国,一个农民却只能养活16个人,为什么? 因为而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农村土地的流传和集约化管理没有做起来。如果有一款可以适应各种天气条件自然飞行的农用无人机,每次飞行25分钟,就可以喷洒20亩,每天就可以作业200亩,可以想想这对推进农业的自动化有多大帮助。
而更细致的问题上,比如国产棉花因为喷药重,生产一公斤就需要8块钱的成本,可棉花的国际市场价才6块多,如果可以在喷头上下功夫,精密作业,用更少的农药更有效地杀死虫子,或许国产的棉花就可以赶上埃及长绒棉的高价了。”发布会结尾的时候,Justin Gong给我们举了这些生动的例子。
小结:
整个发布会下来,我们发现了农用无人机的很多问题,因为当时整个展馆还来了其他的农业领域无人机,有直接2C的小型无人机(4万多),有拿国家补贴的传统无人机(10多万),有专门做无人机和个人之间培训的服务公司,他们的优势也各有特色,有的是技术,有的是服务,有的是补贴有的是体验,但有个共同点是,农业无人机的长相普遍比商用无人机要“朴素”,套用极飞联合创始人易丙洪的话“老百姓不看广告看疗效,有没有虫,死了没有。”。
到此,除了上面为什么要做农业无人机这个主题,农业无人机的技术问题、南北差异问题、2B还是2C的问题、航空管制的问题,都是我们必须扒的部分,后面请看我们一一奉上。
2023-04-27 17:47
2023-04-27 17:36
2023-04-27 17:10
2021-10-11 17:00
2021-06-23 09:26
2021-06-22 09:11
2021-06-17 13:59
2021-06-16 15:32
2021-06-12 09:14
2021-05-14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