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当警察遇上无人机,天空多了双“眼睛”,城市多了份安宁。
“启动‘空地一体’打击方案!”一声令下后,挂载8枚催泪弹的无人机,在目标区域垂直投放。刹那间,地面烟雾缭绕,无人机对目标展开精准射击……眼前这幕震撼人心的演习,正是由无人机飞手,通过遥控器远程操作实现的。
他叫郑潇华,今年35岁,浙江省湖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无人机大队副大队长,2011年从浙江警察学院毕业后,经过多年刻苦钻研,现在已是全省警用无人机领域的重量级人物。
2018年4月,郑潇华在湖州市特警支队训练场测试新研发的无人机挂载。
源于兴趣,成于认真
“第一次接触无人机是朋友带我去玩航拍,无人机拍摄的上帝视角让我觉得很震撼,后来自己也买了一台。”从此无人机航拍成为郑潇华的爱好。
2018年2月,湖州市公安局为应对日趋复杂的治安形势,开始推进特殊场合警用可视化应用建设,成立了全市首支警用无人机技战术团队。而要开发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实践应用,当务之急就是挑选出适合的“飞手”,时任湖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作训科民警的郑潇华主动报名。
相较普通无人机航拍,警用无人机操作需要更多的技巧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刚开始,郑潇华连水平360°、水平“8”字等基础实操科目都不能顺利完成。他时常感慨道“八向操作杆、十几个键位,一次小失误就可能造成数万元一架的警用无人机坠毁”。
训练期间,郑潇华一天下来要飞十几个小时,一架无人机要换二十多块电池。为此,他的两个大拇指内侧全被磨出了茧,经常在户外试飞无人机也让他的皮肤变得更加黝黑。
空余时间,他还学习了工程力学、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原理等多本专业书籍,动手拆卸和组装各类警用无人机,自主研发警用无人机挂载装置,进一步拓展了警用无人机在高空侦察、反恐处突、救援等警务任务中的应用。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荣誉总是给肯付出的心。2018年5月,郑潇华和同事代表湖州市公安局参加首届“全省公安机关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战演练”,荣获应用奖、创新奖、组织奖“大满贯”。他自主研发制作的38毫米多管发射器、79冲锋枪警用无人机挂载装置,更是令全场所有人刮目相看,在全省得到推广应用。2019年8月,因工作出色郑潇华被提拔为湖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无人机大队副大队长。2019年12月,他带队参加“全国警用航空器实战演练”,精准出色地完成了各类高难度项目,获得公安部和全国各地警用无人机专家的一致好评。
2018年10月,郑潇华(左)在湖州市特警支队训练场训练无人机编队fei'xin
2021-10-11 17:00
2020-08-22 12:25
2020-07-06 09:35
2020-06-06 11:18
2020-05-19 15:28
2020-05-14 11:44
2020-05-13 20:01
2020-05-05 10:58
2020-05-01 10:21
2019-11-08 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