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无人机在新加坡越来越普及,它对公共安全、执法工作以及个人隐私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人们对此非常担忧。5月12日,新加坡国会通过了政府出台的无人机法案,并支持其规范无人机使用工作。
目前,国会议员已通过无人机(公共安全和保安)法案,它对无人机安全飞行做出了规定,而执法人员也将依照此法打击犯罪分子。新法案对航空导航法以及公共秩序法做出了修改,将于下月生效。
在当天的法案辩论中,国会关注的重点是不依法操作的无人机运营商以及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的“流氓”无人机。
劳动党的非选区议员Gerald Giam认为,该法案不能“阻止决绝的恐怖分子利用无人机携带炸药、生物或化学武器进入关键场所及人群之中”。他提出是否有完备的体系去解决“流氓”无人机问题。
Gan Thiam Poh先生询问了该法案下执法人员的实施力度。“请问当局,在运营者拒绝降落无人机或无人机已失控并可能造成危害的情况下,执法者是否有权将其击落?”
上个月介绍无人机法案的交通部长Lui Tuck Yew回应称,此时执法人员有权力决定无人机的状态:要么在其飞行过程中终止其飞行,要么使它安稳着陆。“究竟如何做还要视情况而定,要确保公众安全”。
此外,保护隐私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议员Benedict Tan指出法案对于隐私保护问题几乎没有任何提及。Giam先生则呼吁该法案需保护个人隐私,防止无人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拍摄私人/私有财产的照片。他希望无人机不得在住宅附近飞行,因为它们会侵犯居民的隐私。
Lui先生表示,执法人员可依照现行法律如《刑法》及《2014年防骚扰法案》处理此类问题。他还向国会提出应建立一个全面的无人机使用体系,并依照它检查当前法律是否适当,并确定需要增强的部分。
不过,国会议员称,新法律是与时俱进的,一定不能过于繁琐,这会扼杀无人机使用的创造性与创新性。无人机目前已用于商业活动,如摄影、电影制作,甚至在餐厅的食客服务。
Lui先生也同意这一“明智的选择”,必须在安全使用无人机与激发运营商的创造力之间保持平衡。“这正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法案内容
条例规定有意使用无人机的公众必须向民航局申请许可证,以在个别场合下操作器材。公众可从今年6月1日起通过民航局的网上系统申请许可证。无人机不得装载危险物品如武器、生化及放射性物质等,也不得在未获批准的情况下排放任何物体。若要作为特定用途,如进行勘测或空中宣传,得事先向当局提出申请。
新加坡当局将把保安敏感地带列为保护区,除非使用者获得特别允许,否则不得在保护区操作无人机,或使用它进行拍摄。此外,也必须申请许可证才能在一些特别活动场合,如东南亚运动会的举办场地使用无人机。违反相关条例者将受到惩罚。
另一方面,无人机不得在未获允许的情况下飞入机场周围5公里的范围;在5公里以外,则不得任意飞到超过200英尺(60.96 米)的高度,或在禁飞区及危险地区飞行。
2021-10-23 11:30
2021-03-12 07:41
2021-01-22 08:19
2020-12-18 15:45
2020-12-18 15:44
2020-09-30 09:44
2020-09-26 11:42
2020-07-06 21:26
2020-06-12 16:26
2020-06-08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