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特种动态 > 正文

无人化作战将改变未来战争形态

2020-11-01 13:49 性质:转载 作者:王可杰、詹静 来源:军事文摘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等大量智能化无人装备应运而生并不断拓展在实战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战场感知、行动空间、作战...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等大量智能化无人装备应运而生并不断拓展在实战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战场感知、行动空间、作战模式、指挥控制与后勤保障上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从而推动着战争形态急剧发生改变。

战场感知更加准确透明

无人装备发展提升战场感知能力。战场感知系统在作战体系中起到类似“眼睛、耳朵”的重要作用,敌对双方针对战场感知系统的攻击和防护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任务之一,战场感知系统的生存能力面临严峻考验。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地面、水下传感器经常会受到对手人为的干扰破坏,甚至由于接收对方刻意误导的信息造成判断失误。无人侦察预警装备充分发挥抗电子干扰、灵活机动、耐核辐射等优势,大大提升了战场感知系统的生存能力。

无人化作战将改变未来战争形态

新技术应用提供战场感知技术引擎。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信息栅格、移动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提高战场信息感知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如美军先后开展了收集战场信息的智能微尘系统、远程监视战场环境的伦巴斯系统、侦听武器平台运动的沙地直线系统、专门侦收电磁信号的狼群系统等一系列传感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把指挥控制系统、战略预警系统、战场传感系统、战备执勤监控系统、装备物资管理可视化系统等资源整合起来,构建集中统一的战场传感网络体系,实现战场实体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融互通的目标。这将给信息获取带来新的革命:一方面可以消灭侦察盲区,实现战场“无缝隙”感知,提高战场透明度;另一方面,能够把战场上的所有人员、武器装备和保障物资都纳入网络之中,处于网络节点上的任一传感器,均可与设在卫星、飞机上的各种侦察监视系统相连接,获取本身不具备的对目标的空间定位能力,从而实现感知即被定位。

世界主要国家军队都在尝试开发无人后勤装备运用于战场保障

行动空间界限更加模糊

战场空间趋向多维一体。作战空间,是作战行动所涉及的空间范围。宏观来看,新型技术空间和传统物理空间紧密融合,战争对抗由传统空间向“陆、海、空、天、电、网、心”多维一体拓展;作战域由单一物理域向“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社会域”深度融合;制权争夺的重心由“信息、海洋、天空”向“智能、太空、网络”转移,形成“耦合紧密、互联互动”的一体化全域多维战场。微观来看,智能化无人装备能使人类突破脑力极限、生理极限和物理极限,可适应高温、极寒、高压、缺氧、有毒、辐射等恶劣环境,能完成极高、极远、极微、极深、极难等作战任务。而且,智能化无人装备还可自由地渗透到敌方作战空间,对敌实施监视和破坏。因此,任何时间、空间都有可能成为智能化无人装备进行作战的时空。

对抗空间界限趋于模糊。在未来无人作战过程中,敌对双方各种作战力量将在陆、海、空、天、网、电等多域空间实施作战行动,各个领域相互支撑、相互依托,形成多层次、大纵深、多维一体的战场空间。由于参战力量多元,各种力量可能先后或同时展开不同样式的作战行动,并且各种作战类型和样式紧密结合,其作战行动的多样性和跨域联合特征更为明显,既有“软杀伤”,也有“硬摧毁”;既有空中和海上行动,也有临近空间和地下空间作战行动;既有聚焦于心理、无人、智能等多个领域,展开多维度的信息认知域的对抗,也有物理域的对抗等,敌对双方的对抗界限趋于模糊。

上一页12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