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特种动态 > 正文

无人机大战,炸死了人,谁赔偿?人类是一个载体,智人即将消亡?

2020-10-24 10:15 性质:转载 作者:腾飞说史 来源:百家号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就是AI,英文全称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智能或者说智力本来是自然进化的产物,现在,人类要将智能赋予机器,所以...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就是AI,英文全称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智能或者说智力本来是自然进化的产物,现在,人类要将智能赋予机器,所以,称之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正如,我们制造人工湖、进行人工取火一样,人工智能要做是人工的智慧。21世纪的人类,正处于新的科学革命的前夕,人工智能也许会深刻改变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甚至导致智人的消亡。关于这一点,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这两本著作中也有提及。

人工智能的运用,无人机

人工智能虽然暂时还无法取代自然进化产生的大脑,但是,人工智能的出现会深刻改变人类社会。我们来举一个例子,现在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国正在研制无人机,无人作战飞机投入到战场中,会逃避战争法和国际法的约束,因为无人机是按照程序行动的,不是由某个人进行直接控制的,无人机对地面建筑进行狂轰滥炸,到底由谁来赔偿呢?无人机技术再进一步发展,就是自主识别、锁定与攻击目标,只有在最初发起攻击前,才需要人来确认,无人机在自主攻击目标的过程中,它是战争的主体?还是武器?根据战争法,战斗机攻击的目标只局限于军事目标,而不应把平民作为攻击目标,战争环境瞬时万变,无人机在自主识别和攻击目标的时候,如果发生了失误,把平民作为攻击目标,那么,责任在谁?诚然,无人机最初发起攻击前,是由人来确认的,但是,人并没有让无人机去锁定平民。无人机自主识别、锁定并攻击平民,战争责任如何界定?这个问题,同样出现在无人驾驶技术上,无人驾驶技术使得人与车完全分离了,无人驾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实际上也难以追责,特别是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到完全无人驾驶技术的阶段,即智能汽车机器人出现时,交通事故更加难以追责,诚然,智能汽车机器人造成的交通事故,理应由智能汽车服务提供者、智能汽车制造者以及智能汽车使用者承担责任,责任的主体还是人,可是,当智能机器人的行动超出了编程预设的范围,责任的主体是谁呢?智能汽车机器人是完全自主驾驶。对于完全自主驾驶的汽车机器人造成的交通事故,汽车服务提供者、汽车制造者以及汽车使用者都会想尽一切办法,逃避责任。这就需要将智能汽车机器人本身纳入主体范围,如果是刑事责任,仅仅将机器人销毁就可以了吗?如果是民事责任,机器人有钱赔偿吗?让机器人进行民事赔偿,就必须让机器人成为一个经济行为的主体,如同企业一样,企业虽然不是人类,但是,企业同样可以拥有财产,可以向银行贷款。

美国的无人机,无人驾驶

但是,我们必须指出的是:在动物的进化史上,智能与意识是两个概念,人类能够发明AI,用于自动驾驶,但是,AI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能不能出现女友机器人,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毕竟智能与意识是两个概念,发达的智力并不一定产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为了厘清智能与意识的区别,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生物的进化史。

第一:人脑是进化的产物

动物的大脑是进化的产物,地球上的大部分动物都是两侧对称动物,起源于寒武纪(5.41亿年前至4.854亿年前),两侧对称动物,顾名思义就是身体的两侧是对称的,所有的两侧对称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个共同的祖先就是简单的管虫。地球上所有的两侧对称动物,形态都是一样的,简单来说就是:有一个口,有一个肛门,中间还有一个管道,营养物质是从口进入管道,被吸收利用之后,再经过肛门排出。身体的各个部分是通过神经索联系的,最早的神经索,就像一根中间和两端都打了结的绳子,绳子的结就是神经节,头部的神经节越来越膨大,并逐渐演化为脑。脑成为了神经系统的中心,向身体的各个部位集中发出各种信息,达到控制身体移动的目的,动物之所以进化出大脑,就是为了应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寻找到食物。即便进化出来了大脑,但是,一些简单的反应,仍然可以通过神经节来控制,比如,人类的膝跳反射就不需要大脑的参与,控制中心在脊髓。

神经元的结构

动物的大脑非常像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是获得信息、存储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器官,大脑和神经系统主要是靠电化学信号来传递信息,充当信使作用的物质就是神经传导物质,即神经递质,常见的神经递质有谷氨酸、多巴胺、乙酰胆碱、肾上腺素、血清素等等,比如:多巴胺是负责大脑的欲望与感觉的,能够传递兴奋的信息;肾上腺素有适应压力和记忆编码的作用,与人类恐惧情感的形成密切相关,大量的肾上腺素能够唤醒负面情绪,在逃跑和战斗的过程中能够增加心脏和肌肉的供血量;谷氨酸也是一种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血清素则是调节肠道的蠕动。

人类的感觉其实是神经系统传递电子信号的结果,比如,当人类看到一只狮子时,狮子的影像形成视觉信号,通过眼睛传递给大脑,大脑中的神经元会释放出更多的信号,比如,控制运动的中枢神经会向腿部肌肉发出信号,告诉大腿,应该迅速逃跑,内分泌器官肾上腺接收到信号后还会释放肾上腺素,增加肌肉的供血量,并使得心脏每分钟泵出的血液量增加,肾上腺素是人类在逃跑的过程中释放的最重要的神经递质。因此,大脑控制身体的运动,本质上来讲,是电化学反应。

人类的感觉主要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方向感等等,这些感觉其实只不过是神经系统的电化学反应而已,而神经元是一种特殊的细胞。

人类的大脑

细胞之所以带电荷,是因为细胞内的电解质浓度不同,因此,我们的体内是有电波的。人类大脑的活动,可以通过脑电图测量到,这就是电波活动的证据。

不仅动物有感觉,植物也有感觉。植物是没有大脑的,也没有神经元,所以,植物不会移动,但是,植物是有感觉的,甚至是有智力的。植物细胞传导信号不依靠神经元,因此,植物的智力更像程序性的智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我们人类的免疫细胞是有记忆的,当人体第一次受到病毒攻击时,人体内的B细胞会被激活,从而产生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能够长期存在,当同一种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就会大量增殖,并产生抗体,帮助免疫系统及时清除病毒,免疫系统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甚至连感觉都没有,当大量的巨噬细胞去吞并病原体时,我们的大脑并没有发出命令,我们体内的这些“千军万马”,不曾被我们调动,我们毫无感觉,这些细胞是根据“程序”去完成任务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免疫系统的智能,称之为程序性智能。植物的智能,也是程序性智能,或者称之为“机械性智能”。

植物是有触觉的,因为植物同样有感受器,植物的细胞同样能够传递信号,但是,植物一定是没有疼痛感的,因为疼痛感是主观性的,需要大脑的参与。疼痛与触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古代有“关公刮骨疗毒”的典故,同样的触觉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感觉是不一样的,因此,疼痛感是因人而异的,是一种主观感受。当我们的皮肤被石头划伤时,感受器感受到了触觉,但是,疼痛却是主观感受,有的时候刻意去想这个伤口,会特别疼痛,不去想的时候,就不会疼。我们在使用智能手机时,触摸手机的屏幕,点击不同的按钮,会引发不同的反应,手机屏幕是有触觉的,它能感受到指压这种物理变化,但是,智能手机是没有疼痛感的,它受到指尖的触碰之后,引发的一系列反应,都是预先设计的程序,根据程序作出的反应。我们不小心把电脑、手机摔坏时,电脑和手机并不会感觉到疼痛,尽管它们拥有非常灵敏的触屏或触摸板。

捕蝇草,有捕虫本领,但却是程序性反应

第二:人类的智力有何特殊之处?

植物有触觉,但是,没有疼痛感,因为它门不会对触觉作出主动的反应。我们之所以认为人类的疼痛是主观感受,是因为人类把引发疼痛的触觉与恐惧、惊慌等心理因素联系在了一起,触觉是生理反应,当我们把触觉与恐惧、惊慌等心理因素联系联系在一起以后,心理因素会引发生理反应,“关公刮骨疗毒”的典故,足以说明一切。

那么,问题来了,动物有疼痛感吗?显然,动物是有疼痛感的!动物会对触觉作出主动反应,将恐惧、惊慌等感受与疼痛联系在一起,从而有利于更好地趋利避害。

植物有触觉、听觉和味觉,动物不仅有感觉,而且还会感到恐惧,有疼痛感,说明人类的大脑是进化而来的,并无特殊之处。

植物之所以有感觉,但是,不会产生恐惧感、疼痛感,而对周围的环境作出主动反应,是因为维持神经系统的运转,虽然可以选择一个对自身有利的环境,并主动寻找到食物,但是,也付出了代价,那就是这个复杂的神经系统的运转是需要能量的,植物是靠光合作用获取能量的,它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光,地球上到处都是阳光,因此,它不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来维持一个神经系统的运转,从而达到移动自身身体的目的。从太阳那里获得能量的效率,要远远高于四处走动获取能量的效率,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地球上的动物有恒温动物和冷血动物,恒温动物是靠食物获得热量的,因此,哺乳动物需要不断进食以维持自身的体温,而鳄鱼是冷血动物,它可以通过晒太阳来升高自身的体温,不需要获取更多的食物来维持自身的体温了,对于鳄鱼来说,进食之后,就是晒太阳,这比四处走动,寻找食物来维持自身的体温更加有效率。如果地球上所有的动物都是恒温动物,那么,就没有多余的食物了,整个生物系统运转所需的基础能量,会在底层被消耗殆尽,狮子、老虎这样的位于食物链高端的动物会大量死亡。

上一页12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