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对于能够相对更加靠近航母的无人机来说,这个天线就成了航母的致命缺陷。无人机是可以搜集到这些无线电信号的。同时可以向着信号较强的区域飞行进而直接发现茫茫大海上的航母存在。
类似于天鹰无人机这样先天具有隐形设计的小型飞行器则可以更加隐蔽的靠近航母。
这时另外的一个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大家都知道,在海上找航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有很多卫星图像中的确是有航母的照片的,但这些照片仅仅能揭示在某一片海域里面有航母的存在,但很难对航母本身进行定位。这个问题就主要在于“距离”。
卫星也好,无人机也罢,对目标进行定位的时候首先要先确定自己的位置。卫星可以通过精确的轨道时间来计算出来自己在地球上空的经纬度、无人机也可以通过机载的卫星定位系统来测定自己的方位。但对于看到的目标例如航母或军舰就很难去确定位置了。这个问题得从定位测距系统来说了。
通常军事上对目标距离的测量依旧会采用相对被动的合像测试方式进行。
被测物体的距离通过三角方位法计算出来。但这个方法的问题点在于越远的物体在测量精度上误差就越大。目前新型的测量仪器都是在自己的内部精度上下功夫能在内部测量出更精确的棱镜偏角和位移借此尽量的提高精度等级。但即便如此原理上的问题是不能靠制造精度来改变的。通常在10-20公里以上就没有什么太大的精度而言了。这就决定了必须贴的够近才能测的更准。
这里大家可能会,说不是有激光测距仪吗?通过发射激光到目标上再计算激光的返回时间就能测量出来具体的距离了……巴拉巴拉的理由说一大堆。但要注意的是航母、驱逐舰等等武器装备上都是有激光告警装置的。
你向它们发射激光束的同时你也就暴露了,根本做不到隐秘侦查。还没测准具体方位距离就有可能被防空火力所击落。
同时,激光束角度的测量依然也会回到合像测试仪相同的问题上,距离越远角度要求也要越精确。
而隐形无人侦察机可以几乎做到“贴脸测量”对目标跟踪的位置精度也就大幅度提高了,甚至是提高到可以真正的引导反舰导弹进行攻击的水准上。这时航母就被真正的标记为了一个漂浮在海面上的活靶子。一波饱和导弹攻击,航母就会丧失掉大部分战斗力。
航母抗打击吗?说实话真不抗打击的。目前航母所凭借的优势并不是自己多扛揍,而是能够利用航母战斗群的拒止能力将大部分的探测和威胁放在几百海里以外的距离上,让对方摸不到航母的具体位置——不挨打也就不用考虑是不是抗揍的问题了。
但以天鹰无人机为代表的新型的隐形无人机则大幅度的降低了航母的“拒敌于千里之外”的优势,在几公里甚至几百米的距离上可以把航母的方位、航向、航速等信息摸得一清二楚——此刻航母也就不安全了。
美国感叹航母防空不再安全这个观点,其实客观的看他们挺有自知之明的。
2025-04-17 15:37
2025-04-17 11:00
2025-04-16 10:54
2025-04-14 10:21
2025-04-14 10:12
2025-04-14 10:10
2025-04-14 09:50
2025-04-11 10:30
2025-04-11 10:02
2025-04-10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