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斯特瑞克装甲车是陆军部队地面干涉各国内政的急先锋武器,然而,这种武器近年来却被中国无人机给打的满地找牙,开始变得极为不安全,特别是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战场上,越来越多的反政府武装利用装载了炸弹的大疆无人机和反装甲武器,让这种薄皮大馅的战车装甲和防护武器失去了作用,基本上成为战场棺材。为了应对这一不利局面,美国人思量再三,准备把当前最先进的激光武器安到这台老爷车上。2020年8月5日,美国陆军参谋长表示,最迟到明年,斯特瑞克装甲车上的激光武器测试就要展开。
实际上,斯特瑞克装甲车的设计理念一开始就是有问题的。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适应冷战后的新局面,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开始了陆军转型之路。1999年10月,经过数番论证,美国陆军参谋长艾力提出了所谓的《美军陆军转型新计划》,其中强调要建设一支快速反应的轻装甲部队,能够被美军装备最多的C-130战机搭载,随时飞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参与当地的政治干预作战。该车的机动性和防护性要介于M2布拉德利战车和悍马之间,同时以信息化为重要手段提高该战车编组的作战能力。这种武器设计理念的信心,源自美国人认为自己军事天下无敌,只需要到达就能解决战斗。
2002年,践行这种理念的斯特瑞克装甲车开始在美军服役并走向战场,然而,他们错估了科技扩散带来的致命性影响,也高估了美军自身的技术门槛。在中俄崛起纷纷走上信息化之路后,由于并不受军贸限制,美国的敌人很快就获得了能够击穿和压制斯特瑞克战车的武器,这让斯特瑞克装甲车从伊拉克战争开始就成为了美军战场上仅次于悍马车的损失单位,制导式火箭弹、反坦克武器、路边炸弹几乎一个都防不住,最后想了个土办法,在车身上临时追加一种栅栏式外加装甲,情况才稍微好了一点,但随着2010年前后无人机走入战场,该战车的生存能力再次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斯特瑞克装甲车主要装备光学和红外传感器,可以实现在白天、夜间、微光条件下对静态、动态目标的发现和跟踪。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种传感器主要安装在战车的四周,因而难以对空中飞行的目标有效发现,当然也就根本无法防御了。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目标识别和跟踪算法的普及,大多数大疆无人机经过简单的二次开发就可以携带武器对目标实施打击。虽然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恐怖分子拥有这样的二次开发能力,但美国陆军对此表现得忧心忡忡,毕竟在叙利亚战场上,连豹2坦克这样的武器,都被无人机携带简易炸弹灌顶攻击干掉过。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斯特瑞克装甲车上激光武器是势在必行了。
据美国媒体报道,这种新型的车载式激光武器被命名为M-SHORAD,是一种功率50千瓦的激光武器,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和雷神公司共同开展竞赛性研发,总研发经费为2.03亿美元,主要用途是防御火箭弹、反坦克导弹和无人机。实际上,根据专业知识判断,该激光武器只是一个火力平台,不具备探测来袭无人机和弹药的能力,所以整体的研发费用应该会远超2亿美元的规模,这其中必须包含一套综合传感器系统,包括激光雷达、雷达、无线电侦测设备和俯仰角度至少180°覆盖的一套光电传感器。此外,最重要的指挥控制系统和目标识别算法将是该系统开发中最大的拦路虎,特别是目标识别算法,决定了整套系统是否能及时识别来袭目标类型,一旦虚警率太高,则系统就会失去意义。
从目前的技术条件来看,斯特瑞克装甲车必须安装具备高耗电能力的GPU处理模块才能带动这样的算法运行,但这种设备一旦安装,对战车本身的耗电量又提出巨大挑战,可以很肯定的说,这种技术在5年之内搞不出来。因而几乎可以肯定的说,这种战车的激光无法实现无人值守和全自动化化。既然如此,那么总可以被找到机会偷袭,对实际防御无人机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
2023-08-15 11:23
2021-10-27 13:08
2021-09-28 09:51
2021-09-18 17:32
2021-08-31 09:07
2021-08-31 08:50
2021-08-31 08:46
2021-08-26 08:45
2021-08-26 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