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上,无人系统在各国军队中占据着一席之地。遥控飞行载具或许曾是载人飞行器的“陪衬”,可如今却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现代战场上。
虽然最初仅以监视平台的身份出现,但无人机的武器化已经进行了数十年,许多较大的系统亦可携带相当数量的精确制导弹药。相较于有人机,无人机具备诸多优势:快速部署、延长任务时间、成本效益以及进入敌对环境的同时避免人员伤亡的能力。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在操作MQ-1“捕食者”等无人机。作为现代无人机系统的先驱,美国在使用武装和非武装无人机方面,比其他国家拥有更丰富的作战经验。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在不遗余力地进行相关系统的研发和采购。本期《他山之石》为大家盘点美国现役无人机系统。
MQ-1“捕食者”
通用原子公司的MQ-1“捕食者”发展于1990年代,主要作为侦察和监视平台,自1995年以来一直服役于美国空军和中央情报局。除了可携带一系列光电传感器,MQ-1还获得升级,可发射两枚AGM-114“地狱火”导弹。MQ-1的最新版本MQ-1C“灰鹰”于2009年推出。
RQ-4“全球鹰”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RQ-4“全球鹰”是一种无人侦察机,能够在一天内监视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全球鹰”装备有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和远程光电/红外传感器,具有较长的滞空时间,提供广泛区域和局部目标的监视能力。RQ-4最早由瑞安航空公司设计,现在该公司已成为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一部分。
RQ-7B“暗影”
美国、澳大利亚和瑞典军队操作RQ-7 “暗影”无人机执行监视、探测、战斗损伤评估和目标获取任务。该无人机从安装在拖车上的气动弹射器发射,并由拦阻装置回收。光电/红外摄像机通过数据链路将视频实时传输到地面控制站。
MQ-8“火力侦察兵”
MQ-8是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一种无人直升机。根据任务设置,MQ-8可用于侦察和态势感知、武器投送和精确打击支援。该平台经过开发可与空中、陆地和海上部队互操作。MQ-8C基于贝尔407直升机的机身改进而成,比MQ-8A和MQ-8B更大。
MQ-9“收割者”
通用原子公司的MQ-9“收割者”无人机主要为美国空军研制,可远程操控或自主飞行。它比前身MQ-1体积更大、性能更强,其巡航速度是“捕食者”的三倍。根据前美国空军参谋长迈克尔·莫斯里的话称,“收割者”促使无人机从最初的“情报、监视和侦察角色”转变为“真正的猎手角色”。
CQ-10“雪雁”
CQ-10载货无人机通过一个自主GPS定位翼伞输送系统为地面部队提供精确的补给。它的六个模块化货舱可以装载270公斤的货物。
RQ-21“黑杰克”
RQ-21由波音子公司Insitu设计,旨在满足美国海军对于小型战术无人机系统的需求。双尾撑、单引擎的RQ-21作为波音“扫描鹰”的补充,与后者采用了相同的发射和回收系统。
RQ-170“哨兵”
RQ-170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服役于美国空军和中央情报局。无人机的诸多细节并未被公布,但国防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一种配备空中侦察设备的隐形无人机,旨在完成一系列秘密侦察任务。
“黑色大黄蜂”
“黑色大黄蜂”微型无人机最早由挪威Prox Dynamics公司研发。无人机体积小到可以单手“掌握”,它可为地面部队提供局部态势感知能力。一名士兵可以在短短20分钟内学会如何操作“黑色大黄蜂”。该系统目前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印度、澳大利亚、挪威和荷兰等国的武装部队服役。
“扫描鹰”
波音Insitu公司“扫描鹰”无人机主要用于战场侦察和自主监视。“扫描鹰”是一种小型低空无人机,飞行耐力为20小时,最高速度为148公里/小时。该无人机由一个名为“SuperWedge”的气动系统发射,由“Skyhook”系统回收。
航天彩虹无人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天彩虹”)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控股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2389),主要从事彩虹系列无人机以和新材料产品的设计研发及生产。
航天彩虹成立于2001年11月,主营业务为新材料(目前,主要是功能性膜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7年12月通过成功实施重大资产重组,航天彩虹成为我国首家以无人机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十一院取得对南洋科技的控股地位,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为实际控制人。公司业已形成新材料业务和无人机研发制造双主业的业务模式,产品在原有新材料产品的基础上,增加彩虹-3、彩虹-4和彩虹-5等中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产品以及射手系列导弹,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结构。
无人机业务,作为我国高科技产品“走出去”的重要代表,“彩虹”无人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军民结合的核心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在防务领域锋芒毕露,同时在资源勘查、海洋监测、公安维稳、气象、应急救灾等领域备受青睐。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合理的价格、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设计理念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赞誉。“彩虹”已成为我国最具大规模实战经验和国际影响力的无人机行业知名品牌,是我国继“长征”、“神舟”之后的又一张高科技名片和“大国名片”。
新材料业务,公司积极实施高端薄膜发展战略,致力于高科技膜领域的工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构建了“电容器薄膜、太阳能电池背材膜、光学膜、锂离子电池隔膜”四大版块。
在未来发展中,公司将继续实施新时期发展战略,坚持军民融合为本、自主创新为基、改革发展为要,对外积极寻求公司战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之道,对内加强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建设、推进管理变革,稳步向建设成为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军民融合型企业的方向迈进。
信息披露
2025-04-25 11:26
2025-04-25 11:23
2025-04-25 11:22
2025-04-25 11:21
2025-04-25 11:20
2025-04-25 11:18
2025-04-24 10:35
2025-04-24 10:34
2025-04-24 10:31
2025-04-24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