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十一院携“彩虹”无人机亮相首届西部低空经济博览会 以航天科技赋能低空经济新赛道

2025-07-14 11:31 性质:转载 作者: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来源: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7月11日,首届西部低空经济博览会在重庆梁平盛大启幕。作为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的重要力量,十一院携“彩虹”系列无人机重磅亮相,以尖端科技赋能低空经济发展,成...

7月11日,首届西部低空经济博览会在重庆梁平盛大启幕。作为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的重要力量,十一院携“彩虹”系列无人机重磅亮相,以尖端科技赋能低空经济发展,成为展会焦点。


三机协同飞行 硬核秀实力

十一院重点展出了“彩虹”系列三款机型:彩虹-9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彩虹-4D多场景应用无人机以及YH-1000无人运输机。在飞行观摩环节,三款机型首次实现跨空域协同演示飞行,全面呈现了“彩虹”系列无人机卓越的产品成熟度、高中低空作业能力和多场景应用效能。

在4000米任务高度,彩虹-9展现40小时超长航时,被誉为“耐力王”。在2100米高度,彩虹-4D能够精确锁定地面目标,开展森林防火海洋监测、应急测绘等多场景应用,可谓“多面手”。在1500米高度,YH-1000再次在梁平成功起飞,实现低成本快捷货运,也能适应超短距起降、水上起降等复杂条件,展示其在物流运输领域的超强潜力,“空中小皮卡”实至名归。

在静态展示区,2架彩虹-4D被特别安排在入口处首要展示位,搭配低空经济蓝白色主题视觉设计,科技感十足。现场人员热情的讲解,配合高清显示屏循环播放宣传片,吸引了众多与会嘉宾驻足观看。


技术引领未来 探索广阔空间

博览会期间,十一院代表参加低空经济专场报告会,以“航天科技十一院携手梁平,共创西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主题,分享十一院在无人机系统研发、低空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的经验,以及契合梁平低空经济发展的彩虹物流运输无人机解决方案。现场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代表对接,探讨在智慧物流、应急救灾等领域的合作。


“低空经济为航天技术转化提供了广阔舞台。”十一院相关专家表示,“我们将继续发挥在空气动力学、特种飞行器设计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推动更多航天科技成果服务国民经济发展。” 

博览会现场,十一院下属彩虹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入选2025新华网“飞阅中国”低空经济十大创新案例并获授牌。


深化区域合作 助力西部低空经济腾飞

此次,十一院携“彩虹”系列无人机重磅亮相,是今年4月与重庆梁平区政府签约建设特种飞行器智慧工厂的进一步延伸,不仅为博览会增添了科技亮点,也为区域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十一院相关专家表示,“十一院将致力于满足国内低空经济发展对物流运输无人机高品质需要,以重庆为试点,合作开发物流无人新产品,开发创新运营系统,建立物流无人机运营示范基地,并向全国推广。”

此次参展不仅展示了十一院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实力,更彰显了航天科技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产业升级的使命担当。未来,十一院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为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航天智慧和航天力量。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又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航天空气动力学研究机构,始建于1956年,于2004年正式成立。

研究院主要从事飞行器空气动力综合技术研究,开发和研制了各种飞行器气动外形优化设计平台和气动性能预测方法。

截至2017年9月,研究院有在职职工2000余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300余名;设有3个研究所、1个设计部、3个科技公司;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是我国最早建成的空气动力研究试验基地,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主要从事飞行器空气动力综合技术研究,开发研制各种飞行器气动外形优化设计平台和发展气动性能预测方法,具备功能强大的CFD模拟能力;拥有技术先进、配套齐全的低速、亚跨超、高超声速风洞、电弧加热器和电弧风洞等专用试验设备22座以及与之配套的先进的测控系统,在总体规模上具备足够的能力满足飞行器空气动力学和气动热力学地面模拟试验的基本需求;开展地效飞行器与微型飞行器为代表的特种飞行器研制,具备总体设计和总体装配能力;在风洞设计与建设、工业空气动力学以及空气动力学在非航空航天其它专业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开发能力。

五十年来,承担过我国几乎所有航天型号的气动研究试验任务,解决了大量我国自行研制的,包括全部“神舟”系列飞船在内的,各种运载火箭、返回式卫星、再入飞行器、战略和战术武器以及飞机、导弹的气动力和气动热问题,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荣获国家和部委级成果奖数百项,并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突出贡献奖”。

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利用气动技术,在环保领域的锅炉烟气除尘脱硫项目,已打开了广阔的市场;在船舶领域的全垫升气垫船,荣获国家“火炬计划”金奖;在航空领域的特种飞行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技术优势;对传感器的研制、开发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

研究院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现有在职员工近千人,各类专业技术干部占60%,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达二百多人,国家级和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十余名,中科院院士一名。有四十余名科技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特别是一大批中青年科技人员已在科研生产实践中迅速锻炼成长为技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和重大项目的领军人物。

卓越的品质、严谨的作风、良好的诚信、真诚的服务,是该院一贯的承诺和追求。随着创新科研体系的进一步确立,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将以军民结合,品质一流为理念,创建美好未来。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