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当我们沉醉于第五代战斗机歼-20惊鸿一瞥的震撼之时,以成飞集团为代表的航空企业又开辟了新的航空科技战场,经过短短几年努力在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下我们已经在这个新战场从望尘莫及的跟随者华丽转身为主导者。
MQ-1捕食者察打一体无人机
自古以来的战争经验表明军工技术进步往往可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器,智能时代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新主线,但早在上个世纪末以智能技术突破为基础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已经崭露头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MQ-1捕食者无人机,该机1994年首飞并于当年形成作战能力。
捕食者没有威猛的外形,最大起飞重量仅1吨有余,但却能通过数据中继卫星实现跨洲际协同作战。操作员坐在电脑屏幕前就能隔着半个地球完成对目标的打击任务,而且不需要考虑飞行员生命安全,因此可以深入敌境腹地,即便被击落损失也仅相当于消耗几枚战斧巡航导弹。
MQ-1捕食者无人机操作手柄
尝到无人作战甜头的美军又推出4.7吨级MQ-9收割者无人机,该机作战半径更大、滞空时间更长、载弹量更大,一架作战效能堪比3架捕食者无人机。彼时放眼全球美军显然已经成为察打一体无人机技术的垄断者,按照他们的习惯自然是封锁,想买可以,必须附带条件,否则免谈。
MQ-9收割者无人机
庞大的市场需求无法满足怎么办?这就正好给我们做了嫁衣,这么大一块蛋糕你们拱手相让,我们怎么好客气呢?
短短几年之后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发布报告确认,中国造无人机不仅占据全球市场主导地位,更将国际市场做成了国内市场。
翼龙-2无人机生产线
意思就是外部已无敌手,只能自己玩左右互搏,在自家竞争中实现产品快速迭代升级,在赚取丰厚利润的同时又通过利润反哺升级装备性能,大量中国造察打一体无人机已经形成市场垄断,而后续相关配件弹药供应、保障维修等项目又是一张长期饭票。
左右互搏的两家无人机制造商分别是航空工业成飞公司与航天科技集团空气动力研究院,各自的主打产品分别是翼龙与彩虹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
批量交付的翼龙-2无人机
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总计有14个国家二十多个单位采购翼龙、彩虹无人机,还有更多潜在客户在洽谈合同,其中有些客户买完翼龙买彩虹,还有些客户直接打包两款同系列无人机产品,其中阿联酋、巴基斯坦、卡塔尔、沙特、缅甸五家由于采购量大直接引进了组装生产线,仅沙特一家就有300架彩虹系列无人机装备需求。
F-22
美国在市场现实面前也不得不承认当初的政策错误,但是一步跟不上就是步步跟不上,因为军工装备一旦列装就是成体系装备,客户要想再大面积更换系统将付出天价成本。
外军装备的彩虹-4无人机
中国无人机取胜靠的是什么?如果说初期翼龙-1、彩虹3有低价优势,那么现如今畅销的翼龙-2、彩虹-4/5不仅性能比肩MQ-9收割者,甚至还有超出。比如在一次境外打靶测试中翼龙无人机就打中了美军无人机连续8年没有命中的移动靶,一战成名拿下巨额订单。
最近美国方面也在反思总结中国无人机逆袭的成功经验,最终得出结论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完善的制造业基础,否则无法履行如此巨量的国际订单。目前翼龙、彩虹两系无人机保守订单量也是500架起步,翼龙无人机已于去年突破100架产量,而彩虹系列无人机更是年产超过200架。
翼龙I-D全复材察打一体无人机
大规模订单仅依靠军工单位研制生产是低效的,只有最大限度整合社会生产力才能事半功倍。比如翼龙系列最新改进型翼龙I-D无人机就是军民融合的典范,该型无人机采用全复合材料打造,而承担机身生产的厂商就是一家民营企业。
过去我们常说我国武器装备缺乏实战经验,如今这句话已经无法立足。目前仅翼龙无人机家族在海外参加实战小时数已经过万,总计发射导弹数千枚,且命中率都在90%以上。丰富的实战经验为我们完善察打一体无人机家族提供了最实战的数据,以此为基础可以研制出更贴近实战要求的新锐军机。
彩虹-4实战视角
比如在新一代喷气式察打一体无人机领域我们就实现了真正的后来居上,美国在MQ-9收割者无人机之后推出了涡轮风扇发动机为动力的复仇者无人机,但该机进度十分缓慢。而成飞集团晚复仇者数年研制的喷气式察打一体无人机不仅推出了自用版风影无人机,更基于海外客户需求研制了云影无人机。
云影察打一体无人机
这两款无人机有更快的战场到达速度,可以打击高时间敏感性目标,同时机动能力更强,是直面高烈度正面战场的新一代智能无人机。
利剑飞翼布局无人机
翼龙、彩虹包括最新的风影、云影在内也都只是我国21世纪无人机产业全面开花发展态势的冰山一角,还有诸如翔龙、长鹰、神雕等多型长航时战略/战术侦察机由于技术敏感性较高尚没有投放国际市场,事实证明在高端领域只要我们筹划得当,假以时日那些还没有攻下的山头早早晚晚也会被我们踩在脚下。
2023-08-15 11:23
2021-10-27 13:08
2021-09-28 09:51
2021-09-18 17:32
2021-08-31 09:07
2021-08-31 08:50
2021-08-31 08:46
2021-08-26 08:45
2021-08-26 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