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未来无人机的发展将在哪些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呢?
三、交互技术
无人机目前主要通过遥控器进行飞行控制,需要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应简化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提升用户体验。
(1)手势控制技术
手势交互是一种未来人机交互的趋势,目前在精确度上存在挑战。在CES2014的展场上,有利用MYO手势控制臂带来控制AR.Drone2.0四旋翼的演示。
智能手势臂环操控无人机
(2)脑机接口技术
近年来,科研人员在多个领域都运用到了BCI(Brain Computer Interface,脑机接口技术)技术,科员人员运用该技术制作新型玩具、为残疾人制作义肢。作为需要安全性较高的飞行器,这种方式目前还不成熟。它可作为一种验证性质的技术展示,离实际还有不少距离。
五、芯片技术
(1)2014年CES上,高通和英特尔展示了功能更为丰富的多轴飞行器。例如,高通CES上展示的Snapdragon Cargo无人机是基于高通Snapdragon芯片开发出来的飞行控制器,它有无线通信、传感器集成和空间定位等功能。2015年9月,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Engadget报道,高通已经为无人机市场推出了一个芯片解决方案,名为“骁龙飞行平台”。
英特尔CEO Brian Krzanich也亲自在CES上演示了他们的无人机,采用了四核的英特尔凌动(Atom)处理器的PCI-express定制卡。此外,活跃在在机器人市场的欧洲处理器厂商XMOS也表示已经进入到无人机领域。
Snapdragon Flight at CES 2016 Sneak Peek.
(2)3DR发表声明与Intel英特尔共同合作开发Edison芯片,这是一种新型微型处理芯片。它只有一个硬币的大小,却具有个人电脑一样的处理能力。
(3)目前,包括IBM在内的多家科技公司都在模拟大脑,开发神经元芯片。而一旦类似芯片被应用于无人机,自主反应、自动识别有望会变得轻而易举。
六、平台技术
(1)“Dronecode”的无人机开源系统
2014年10月,著名开源基金会Linux推出了名为“Dronecode”的无人机开源系统合作项目,将3D Robotics、英特尔、高通、百度等科技巨头纳入项目组,旨在为无人机开发者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工具和技术支持,加快无人机和机器人领域的发展。
(3)美国航天局(NASA)同空间技术公司Exelis已经联手组成团队开发无人机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原型产品。
(4)位于美国西雅图的Transtrex公司,发布了测试版本的无人机动态地理空间限制系统软件。该系统是为了确保无人机在500英尺高度下,安全规范飞行而设计的。
(5)在第三届AOPA(Aircraft Owners and Pilots Association,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国际飞行训练展会上,中国AOPA联合多家企业开发的针对轻小无人机的“U Cloud”无人机监管系统宣布上线。
U-Cloud系统界面
总之,不创新,就死亡。历史无法预测,但时时都在创造,每天都在发生:
无人机必将改变世界!
云世纪U-Care无人机综合监管云系统
云世纪U-Care无人机综合监管云系统是国内第一个基于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标准的无人机监管系统,实现了无人机飞行动态及其操纵者位置的实时显示解析,可实现地理围栏设置、超高(超速)警示、禁区告警等监管策略。
系统研发团队主要由空管系统技术人员组成,系统于2015年7月14日在青岛落地试运行,完成了与军民航空管系统的信息数据对接,在国内首次实现无人机飞行动态信息直接传输至军民航空管自动化系统。
云世纪“U-Care”系统是全球第一个正式上线运行的无人机综合管控系统,为军民航空管监管、政府监管、无人机厂家、无人机用户、航空服务商等用户同时提供平台,既解决了无人机无法申报飞行计划的问题,也解决了监管“黑飞”乏力的现状,同时用更积极的方式为无人机飞行提供可靠安全的服务,这种较完善的解决方案标志着我国无人机综合管控系统走在了世界前列。
2024-11-08 11:22
2024-11-08 11:18
2024-11-08 11:17
2024-11-08 11:16
2024-11-07 10:37
2024-11-07 10:35
2024-11-07 10:34
2024-11-07 10:33
2024-11-07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