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支点”新势力:无人机产业舰队整装起航

2016-05-04 06:58 性质:转载 来源:陕西传媒网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无人机产业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带动陕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同时...

无人机产业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带动陕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同时成为陕西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马遥 摄

    近日,“西工大航空科学城——无人机产业化基地项目”启动暨签约仪式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落户沣西新城。此项目基地建设,既是西工大在教育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的一个重大发展机遇,更是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的重要突破。

   “风口”已至,抓住无人机产业的爆发期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及外交事业的一大重要构想,是21世纪中国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契机。

    作为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为全面提升陕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能力,倾力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作用,在航空产业布局蓝图中被充分体现。

    航空产业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先进与否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被称为“现代工业之花”,它的发展将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地区经济迅速增长,法国航空谷、美国西雅图航空城和加拿大蒙特利尔航空城等航空工业城的成功就是典型范例。

    对西咸新区来说,倘若能够抓当下航空产业转移的时代机遇,充分发挥“支点”作用,汇聚区域能量,撬动行业资源,成为产业发展桥头堡,就可以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并且,从国际先进经验来看,航空制造正走向“航空智造”,其新宠无人机经过了20世纪漫长的发展过程,进入21世纪以后,其研制投入和采购需求呈现爆炸性增长,研究机构称至2020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潜力巨大,蓝海广阔。因此,对西咸新区来说布局无人机产业可谓是战略之举,况且有陕西航空资源优势和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作为依托,理应率先作为。

    “风口”已至,是时候抓住无人机产业的爆发期了。近日“西工大航空科学城——无人机产业化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沣西新城就是一大动作,这不但将进一步推动无人机项目的产业化、规模化,更预示着西咸新区下一步的发展定位、战略中心的转变及西工大产学研用道路的探索和国家提出的动力转换、创新驱动完成了高度契合。

    强强联手,激活西咸无人机产业优质基因

    从国际著名的航空工业城法国航空谷、美国西雅图航空城、加拿大蒙特利尔航空城等这些“航空慧谷”的成功案例分析,这些城市能发展成为航天工业城都是在特定的地域内集中,形成结构完整、有上下游产业和外围产业支持的产业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从研发设计到售后服务以及相关配套产品的完整产业,对促进产业扩张、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实现航空产业规模效益。

    事实上,落户于沣西新城的“西工大航空科学城——无人机产业化基地项目”也具备推动西咸新西工大航空科学城区形成国际航空工业城的先天基因。

    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大省,陕西省具有航空资源集中的比较优势,这也是西咸新区得天独厚的航空优势所在,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基地,陕西已经形成了西安阎良大中型飞机研发生产基地、陕西汉中中型运输机生产基地,是全国唯一的同时具有两个整机生产企业和全国最大无人机生产基地的省份。

    特别是在无人机领域,西北工业大学拥有国内唯一的无人机特种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些都是国内其他区域无法相媲美的。

    西咸新区建设无人机产业化基地,发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科技创新资源,提升区域航空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从而实现产业集群带动关联产业以及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使其发展成为我国和世界上重要的航空科研创新、先进技术开发、规模化生产的基地,实现资源由一向多的转化,从而实现促进产业扩张、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实现航空产业规模效益。

    其次,西咸新区经过近五年的开发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基本完善,产业发展优势已经显现。随着步入“十三五”新的发展期,西咸新区的战略中心也要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逐渐转移到以构筑产业体系为主。这也是无人机产业化基地项目落地便能够预见广阔发展前景的区位和战略优势的原因之一。

    因此,西咸新区拥有陕西航空资源优势这个强大的后盾,并且其下一步发展定位、战略中心的转变及西工大产学研用道路的探索和国家提出的动力转换、创新驱动的高度契合,这些都决定着“西工大航空科学城——无人机产业化基地项目”乃努力建设的“航空慧谷”必然会有光彩夺目的未来。

    全面布局,西咸无人机产业集群前景广阔

    对于陕西来说,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依托西北工业大学,整合陕西航空科技资源,建设无人机产业基地,有助于陕西形成内陆城市重要的对外开放前沿与经济增长极,为航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条件。

    据相关人员介绍,“西工大航空科学城——无人机产业化基地项目”是国家工信部与陕西省共同支持建设的国家级项目,由西北工业大学与西咸新区联合投资建设。项目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占地605亩,是首个落户沣西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将立足打造我国最大的高端中小型无人机产业基地,全面加速无人机产业陕西总部基地的建设步伐,并拓展无人机产业的海外布局。

    项目分两期主要建设无人机设计开发及行政办公区、无人机使用维护培训及相关配套产业孵化区、产品试制及集成测试区、地面试验设施、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发区、民用无人机子公司区以及产品售后维修服务区等等功能分区。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制造、系统集成与飞行试验、售后服务、人才培养”协调发展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并带动电子通讯、计算机、仪器仪表、机械装备、材料冶金、物流、金融保险等产业快速发展,以集群带动实现产业引领和示范效应,从而使航空科学城成为军民融合、两化融合的国家级示范区,成为带动陕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以及陕西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据专家分析,到2018年,“西工大航空科学城——无人机产业化基地项目”将实现年产500-800架目标,年总产值达到30-50亿元;到2020年,实现年产1000-1500架目标,预计年产值达到50-100亿元。到2030年,预计年产值达到300-500亿元。

  美国金融服务公司奥本海默近日发布了一份无人机行业报告,对世界民用无人机行业进行了全面分析。 
报告认为最成熟的无人机应用有:航空摄影、边境巡逻精准农业以及公共安全维护;最成熟的无人机技术有:通信系统、GPS、微处理器、发动机和传感器。目前,中国无人机生产企业有将近200家,2014年国内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就达到15亿元。国际民用无人机市场上,“中国制造”已占据近九成的出口份额,大疆等品牌无人机十分走俏。未来,民用无人机市场还将迎来大发展。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