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多高或能达到ACL-3自主水平
最近,机器人和人类的围棋大战,再次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对人工智能的热烈讨论。而对于无人机这种武器装备,更容易引发外界对无人机“自主杀人”的猜测和恐惧。
不过大家请放心,目前国际上无人战机的主要工作方式,还是“自主识别+人工识别+后方遥控”,“彩虹”系列也不例外。
但这并不意味着彩虹无人机的智商不高。因为除了攻击之外,无人作战飞机必须具备一定的智能,才能适应战场的要求。
无人机的观瞄系统(眼睛)、控制系统(大脑)和通信系统(嘴巴耳朵)都需要“很灵光”。因为一方面,无人机要能够侦测到所要打击的目标,同时还需要向后方控制人员传回图像;另一方面在经过人工判定后,无人机需要接收到后方指令,然后自行发起攻击行动,或者在后方人员的操纵下展开作战行动。
根据美军的分类,无人机按照自主能力可以分为ACL-1级至ACL-10级(ACL-10为“完全自主”),像“捕食者”这类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大放异彩的无人机,其“智商”并不高,也就是初步具有对机体故障自我诊断和修复的能力,至于对地攻击,还需要后方人员的控制,相当于ACL-2的水平,谈不上复杂火控。
而彩虹系列无人机的智能,笔者个人判断比“捕食者”要强一些,或许能达到ACL-3的水平,自主飞行控制能力更强。但是也得承认,这距离X-47B“神经元”等高端无人战斗机(美军判断这种无人机的自主能力为ACL-6级)还有很大差距。
早期的无人机是遥控驾驶飞行器,它是由地面遥控飞行的,飞控系统相对简单。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发全自主飞行的无人机已成为可能。任务越复杂的无人机,飞控难度就越高。在巡航状态中,过去传统的无人机飞行航路,是由地面人员根据环境信息和飞行要求,手工或者用软件设计出来,在无人机没有起飞时装载到无人机飞控中的。在这种方式下,无人机飞行航路在起飞前就已经固化。
新一代的无人战斗机,则有可能临时接受新任务,从而前往另外一个目标空域,需要具有在空中临时调整航路的功能。这就需要通过传感器对环境变化的反馈更新后,飞控计算机在相应时间内根据一系列算法,对航路进行规划设计。无人机实时航路规划,是提高无人机生存概率的一种最有效手段。
在中国无人机开始进军国际市场之时,有一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提高警惕的。
首先,是无人战机的“伦理”问题。
尽管现有无人机都是后方遥控来发动攻击,但中国无人机在市场上一旦有了广阔的前景,就要预防他国利用攻击型无人机在伦理道德上的争议,对整个无人机市场进行干预,以达到适合其自身战略需要的目的。
例如美国现在出口无人机的主力是“全球鹰”等长航时侦察型无人机。虽然美国在反恐战争中大量使用攻击型无人机造成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平民的大量死伤,但在美国掌控的西方主流舆论界,不会对美国形成更大的舆论压力。
而一旦中国出口的无人攻击机进入实战,在增强中国无人机竞争力的同时,西方舆论也会掀起恶意炒作的巨浪。美国无论是出于市场占领,还是国际战略的需要,都会抓住机会策动对攻击型无人机的禁运和削减。
其次,是动力问题。
随着无人机机载重量的不断上升,这就对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类似彩虹、翼龙等无人机都是采用涡桨动力。在中国出口无人机体量都不大的情况下,现有动力还能满足需要,但如果未来客户对无人机的滞空能力、武器挂载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就要求中国能有更好的涡桨甚至涡扇动力。
特别是涡扇动力,现在中国适合在无人战斗机上使用的“候选人”几乎没有。无论是俄罗斯的AL-31F,还是国产的“太行”,都体积较大而且价格较贵。反倒是中航工业2012年在珠海航展上披露的岷山发动机研制计划,或许更符合无人战机的未来需求。
第三,是信息安全问题。
美国无人战机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杀伤无辜平民的时候,很多人都为这种杀人机器感到恐惧,然而2012年美军绝密的“坎大哈怪兽”RQ-170无人机被伊朗捕获后,外界才赫然发现,无人机的信息安全是如此重要。
现在,无人机根本无法做到完全自主作战,因此后方对无人机的控制和联系就至关重要。在战场上,无人机和后方的通信,完全有可能会遭到对方的干扰,从而导致控制的失效。
更为可怕的是,类似美军RQ-170被捕获的事件证明,无人机的指令和数据,都有可能被敌方攻击和破解,不仅造成战机损毁和任务失败,甚至可能使我方的无人战斗机被敌方控制和利用。因此,无人战机必须采取最严密的网络安全技术和完善的自毁程序。不要以为无人机作战的对象是散兵游勇式的恐怖分子,就掉以轻心。
2025-04-30 11:19
2025-04-30 11:18
2025-04-29 14:05
2025-04-29 13:46
2025-04-29 13:44
2025-04-28 13:44
2025-04-27 11:13
2025-04-27 11:01
2025-04-24 10:38
2025-04-24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