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20日,随着台风“韦帕”逐渐逼近,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以下简称“探测中心”)联合海南省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等多家单位,依托海南博鳌国家级无人机气象观测试验基地,连续三天开展“海燕”Ⅰ型无人机台风高空外围云系及观测敏感区探测,为台风“韦帕”发展趋势研判提供精细化原位探测。
本轮观测中,“海燕”I型无人机搭载机载下投探空系统,累计投放34枚下投式探空仪,获取了台风外围云系高垂直分辨率的温度、气压、湿度、风速、风向等资料,累计约6.1万余条有效观测数据。数据实时回传至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为中央气象台、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以下简称“数值预报中心”)、海南省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热带所”)、上海台风研究所等单位开展台风“韦帕”预报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此次针对同一台风目标全生命周期开展连续机动观测作业,体现了观测与预报的互动,也为灾害性天气预警和服务模式提供新方案。”探测中心基地室高级工程师郭然介绍,在热带气旋酝酿初期就提前确定了无人机机动观测作业窗口;广州热带所精准计算台风观测敏感区,协助制定初步飞行方案;海南省气象局提供了短临外推预报及实况监测服务,方便灵活调整无人机飞行窗口时间及实时飞行航线。基于数值预报模式,数值预报中心、广州热带所、上海台风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了下投探空同化预报试验,对台风路径及强度预报结果和降水结果进行优化调整,无人机机动观测实况产品和相关资料同化结果在中央气象台组织的全国天气会商中得以应用。
在中国气象局职能部门指导下,探测中心、广东省气象局与香港天文台建立南海台风联动观测机制,发挥双方飞机平台机动观测效益。7月19日,香港天文台和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利用有人机携带下投探空仪,在相关空域内进行下投探空观测,与中国气象局无人机机动观测形成了针对台风“韦帕”的联动观测,为全面精细化观测台风提供了关键数据。
未来,气象部门将继续紧盯台风“韦帕”发展趋势,择机开展台风全生命周期的观测,通过多要素、多角度、多方位的机动观测,努力刻画台风“韦帕”生消全过程,为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提供观测保障支撑。
2025-07-21 10:24
2025-07-21 10:22
2025-07-21 10:20
2025-07-21 10:03
2025-07-21 10:02
2025-07-21 10:02
2025-07-21 10:00
2025-07-21 09:53
2025-07-19 09:33
2025-07-19 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