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家庭消费无人机市场巨大 Astar仅用10分钟获得600万风投

2016-04-02 04:02 性质:转载 来源:财富动力网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在中国创投圈,从来不缺“三分钟搞定千万投资”、“与投资人上了个厕所敲定上亿投资”的传说,于风口上的无人机创业圈,在无产品、无公...

在中国创投圈,从来不缺 “三分钟搞定千万投资”、“与投资人上了个厕所敲定上亿投资”的传说,于风口上的无人机创业圈,在无产品、无公司、无核心团队的情况下,搞定一笔数百万的投资,你是否相信?近日,《投资快报》记者通过采访Astar的创始人之一王军,发现上述桥段并非传说,确确实实就发生在了无人机领域的新秀企业Astar及其总经理王军身上。

经销商成为投资人,信产品更相信人品

真实的案例是这样诞生的:在2014年下半年,如今Astar航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服务的上一家企业组织了招商会,王军与经销商朱总在闲聊的过程中,聊起了自己无人机创业的想法。

成立Astar前,王军曾有丰富的市场营销履历,在数码行业有过多年从业经历,2008年服务影像设备商欧达进入影像行业直至2014年。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服务于欧达时,王军带领着4个人的团队将彼时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在半年内达到5000多万元的销售业绩,还曾以6个人团队创造了3.4亿元的顶峰销售额。究其原因,在于王军的渠道拓展能力特别强,高峰时曾将欧达的销售商在全国拓展了10000个网点,覆盖如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人人乐、国美、苏宁等市面全部主流传统渠道。

为什么转型做无人机?王军有两个契机,离开欧达后,王军曾在一家无人机企业从事国内销售的负责人,但这家企业在2014年年中趋于解散的境况;二是无人机创业机会来了。

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数据,未来10年全球无人机市场总价值可达709.8亿美元,全球无人机销售额将飙升至391亿美元。抛开整体市场规模而言,诸如大疆科技这样的新型无人机创业公司,在全球市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几乎同期,国内如亿航、零度等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都非常令人瞩目。

王军笃定无人机正在风口上,未来无人机市场还有爆发式增长,遂产生自立门户做无人机的想法。

“朱总很看好无人机这个项目,我们只聊了10分钟,他就问我需要多少钱。”王军回忆当时的场面。朱总之前一直在从事数码、影像的工作,也是他原来的客户。“我这人做事风格是偏安全保守,当时我说大概需要600万元。”就这样,公司还没成立,王军已获得了风投,而朱总后来成为了Astar的董事长。

敲定投资几个月后的2014年12月31日,深圳Astar公司正式注册公司,“公司真正注册下来是2015年1月28日,元旦的时候选了深圳南山(Astar公司)。

考察国内外无人机企业,反市场而行锁定家庭消费无人机

在敲定创业方向后,产品定位是另一个挑战。“我们觉得时间是最重要的,为了抓时间点,选择了一家可以配合的厂家,我们还参加了香港展和德国展。参展合作我们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就是去了解全世界的无人机的水平,所以当时报了两场,一个香港展,一个是德国展,美国展我们也去过。”王军说。

考虑到当时无人机的市场,即使大疆在国内也只有四、五个大客户,90%以上全是靠外销,“团队里面有一个负责外销的创始人,原来在一电科技负责外销部的工作,在内外销都能够解决好的情况下,全力以赴去解决好产品的研发、生产,我们参观了十家左右无人机工厂,约见了很多无人机行业的开发人员。”

行业内,无人机企业都在往专业无人机市场走,比如农业无人机、电力无人机、测绘无人机等,2B业务相对安全、稳固,2C挑战较多但未来增长性或优于2B端。

同时,王军也看到,随着大疆公司不停地推出新品,老品降价,低端无人机市场是一片红海,目前而言可能没有利润,但是这个行业需求才刚刚起步,只要坚持创新,做好自己的定位,后面自然会有发展机会。经过几番调研,Astar最终选择家庭消费作为撬开消费市场的入口。

投入重金研发,掌握核心技术

团队组建完毕,成立公司,产品定位完成。接下来,就是与时间赛跑,抢夺市场先机。

“我们觉得时间是最重要的,为了抓时间点,选择了一家可以配合的厂家。”产品开发方面,王军的思路是有成熟的模块和零配件尽量选择采购,“我们的策略是选择有经验的厂家基础上二次开发,借助他们多年的加工经验去保证品质,组建的研发团队在他们的基础上开发二代产品。”

但无人机的核心技术,王军选择不惜任何代价,自己研发。

2015年,Astar首次研发的无人机组成部分包括:飞机载体、云台、飞机接收视频传输技术。5月份,王军让设计师设计一个类似于大疆OSMO的云台,想做一个在空中和地面上同样能用的云台,所以在研发好飞机载体后,投入了更多精力去做这种多用云台。“但是做云台技术门槛比较高,软件、硬件结构都很复杂。”

王军坦言,云台开发让那个团队遭遇了开发瓶颈,光打样就做了10次。目前市面上能用的云台,除了大疆是螺旋式拆卸方式之外,其他采用的都是类似于以前的高压波放方式。Astar用的是更好的卡口式结构,不管在机载还是手持上,稳定性、兼顾性都会更好,且不需要有润滑油,避免了大疆无人机可能造成的磨损。Astar的云台也申请了外观专利和发明专利。

在视频影像这块技术上,因为王军本身是做影像销售,对影像的技术比较熟悉,他认为整合起来并不会太难。虽然因为空气动力学的原因,导致多旋翼无人机的造型不可避免的雷同,但Astar在产品上依然下了不少功夫,一开始就明确要有自身特色和专利。

投入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是很多创业型企业不敢轻易尝试的事,此举意味着高成本支出,同时因技术研发周期与节点,与整个市场的推成出新存在悖论。新技术过了短暂的红利期后,有可能研发成本还没有收回,就遭遇迭代新品挤压,价格陡降。

这个行业先行者魔咒在无人机行业也同样存在——先行者必须承担产业技术积累的成本支出,同时要启蒙和教育市场。Astar遭遇了相同的阵痛,即一方面要求定位不变,另外一方面又要具备市场竞争力;一方面要控制成本,另外一方面又要创新。

王军和他的研发团队依然非常乐观,“我依然继续做消费级的无人机,因为在这么大的挑战下都能生存和发展下去,以后会越走越好。尤其无人机涉及的技术特别的广,很容易衍生出一些新的创新。”王军说。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