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末世情景远远未发生在我们身上,虽然在拍摄野生动物方面无人机所能做的远远比普通人要好,但是它们在航拍图像的解读方面仍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有一点原因显得比较讽刺,无人机在搜集大量的来源于航拍图像以及视频的数据时十分高效,但是即使对于计算机而言,这些信息的处理也会变成一种负担。
这也就是瑞士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认为需要人为介入航拍图像处理的原因。该学院的研究团队来到了纳米比亚的Kuzikus野生动物保护区,利用无人机来调查野生动物的种群,调查包括鸵鸟、条纹羚羊、角马、斑马以及犀牛等动物。毫无疑问的是该团队获取了大量的数据,然而他们的计算机在辨识岩石、灌木丛以及真正的动物时表现得很挣扎。
因此,该团队转向在线众包平台micromappers.org寻求出路。
“短短两天时间,该平台已经对上传的26000张图片中的98%的图片进行了处理。”研究员Stéphane Joost如是说。
尽管存在误报的可能,这些经鉴别的图像可以用于训练计算机的算法,从而用以自动识别剩余的图像。
事实上这也不是第一例利用无人机调查生物种群,除了在非洲,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全球其他一些国家也都使用过无人机进行野生动物种群调研。数据收集从来不是什么问题,而数据分析则仍然是有待完善的一个环节。
倘若此类识别动物的算法能够得以完善,无人机就可以同计算机无缝协作,精确地处理所收集的所有数据。那么最终人类就不必再参与其中,野生动物保护区调研工作就可以实现自动化。
2025-02-19 10:25
2023-09-22 16:12
2021-10-24 17:32
2021-10-24 17:31
2021-10-24 14:21
2021-10-23 11:29
2021-10-23 11:25
2021-10-23 11:24
2021-10-23 11:19
2021-10-23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