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送快递是个“梦”吗?不管你相信与否,这件事都在逐步的实现。目前,众多企业争相布局空中物流。无人机配送不仅能大幅降低配送成本,还可提高效率,解决偏远地区的配送难题,“低成本”、“低人力”的商用无人机特性,让企业趋之若鹜。众多企业均在大量测试无人机送快递,参与到这个理念的实现中来。
2013年6月,美国Matternet公司在海地和多米加共和国测试了无人机网络,无人机能够携载2公斤物体飞行9.7公里。该公司希望建立一个庞大的国际无人机运输网络和无人机配件全球供应系统,同时,还计划建立充电基站,使无人机可以沿途降落进行充电。同样位于美国的全球知名的包裹快递公司UPS也在测试无人机送货。其发言人表示:“商用无人机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技术,我们将继续对其进行评估。”UPS在无人机配送项目上的投入很大,无人机配送中心的建设会完善和迅速。目前,UPS正在测试用无人机将包裹从机场UPS包裹中心送达到同城的分拣中心,不涉及直接接触用户的测试。2013年9月,我国顺丰快递自主研发的用于派送快件的无人机完成了内部测试,在局部地区试运行。这种无人机采用八旋翼,下设载物区,飞行高度约100米,内置导航系统,工作人员预先设置目的地和路线,无人机将自动到达目的地,误差在2米以内。顺丰无人机快递,前期测试主要以成本预算、运输问题及保障情况而进行的一种新的运输方式,测试完成后将考虑把各种问题解决后在研究是否会投入使用。目前,正在珠三角地区大量测试无人机,测试点航线包括山区、大型湖泊水库、偏远乡村等,收集飞行数据,为将来整体运营、调试系统的搭建提供数据支撑。今年9月,顺丰在广州东莞市松山湖测试了无人机配送过程。考虑到一些不可控的人为因素,无人机项目不会直接接触客户,而是限于各配送网点之间的配送。无人机和GPS系统均由顺丰自主研发,现在仍在技术优化阶段,具体应用时间还要有待政府相关规定出台后才能确定,会竭力配合相关规定。无人机未来在快件配送方面将大有可为,但由于受政策、安全等因素影响,中国难在五年内实现大范围商用。
2013年12月,亚马逊表示在测试一个叫作”Prime Air“的无人机快递项目,通过使用8桨遥控无人机实现鞋盒包装以下大小货物的配送,所有订单从发货开始预计会在30分钟内送达1.6公里范围内的客户手中,每件成本能降低到仅约1美元(约6元人民币)。亚马逊作为最早一批测试无人机派送快件的商业企业,在此方面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热情。目前,亚马逊不仅成为技术最成熟的企业之一,也在实际应用中积累了大量数据和经验。亚马逊在无人机方面的测试信息不断,但受美国政策方面影响,亚马逊甚至将测试搬到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区。亚马逊在无人机方面的测试颇为坚定,甚至推动着美国政府政策的制定。日前,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表示,亚马逊可以在美国自由测试货运无人机,前提是飞行高度不得超过400英尺,时速不得超过100英里/小时。亚马逊曾表示,最终目标是利用200-500英尺高度的天空进行无人机快递业务,通过低于55镑的高度自动化无人机,以飞行距离10公里以上、飞行速度50英里/小时的效率为消费者提供5镑以下的快件配送。
2015年7月6日消息,亚马逊的无人机送货计划又有了新的进展。亚马逊就要在西雅图进行无人机送货勘测,开展一些具有实质性的准备工作。亚马逊已准备就绪,只等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一声令下,美国人民就可以享受到亚马逊推出的无人机送货服务了。
2014年8月,谷歌公布了悄然实施了两年的“翼计划”送货无人机研发项目,表示希望在几年内推出小型无人机快递服务。谷歌送货无人机的原型机宽约1.5米,高约0.8米,有4个推进器,能从距地约46米的高度向地面递送包裹。2015年11月3日消息,谷歌公布了计划2017年推无人机送快递服务,这一项目计划被称作Project Wing。目前尚不清楚谷歌计划使用哪种类型的无人机或利用无人机投送哪些类型的包裹。Project Wing的细节于2014年开始浮现出来。这一项目最初由谷歌秘密研发部门GoogleX负责,据信目前已经交由Alphabet管理。谷歌自主开发了无人机,并在澳大利亚进行了试验。早些时候有媒体报道称,无人机将用于灾难救援或运送急需的医疗用品。谷歌设计的无人机能在空中盘旋,把包裹卸到地面。
德国快递业巨头DHL得到了政府支持, DHL已经把无人机快递变成现实,2014年9月26日,在德国小镇Norddeich,DHL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无人机快递试飞,主要向人烟稀少的小岛Juist运送药品。同年10月,DHL宣布将在德国实现无人机送货。该公司的四旋翼无人机可运载1.2公斤的货物,飞行时间可达45分钟,时速最高可达65千米,但该无人机并非完全脱离人力,依然受到地面工作人员的控制。
2015年2月,淘宝联合圆通速递,在北京、上海、广州部分区域开展了为期3天的无人机快递实验。该螺旋桨驱动无人机的型号为黑白机身,占地约0.25平方米。虽然后面还有快递大哥跟着跑,但至少无人机快递已不再是梦。
2015年6月30日,以色列的Flytrex公司已经正式开始提供送货无人机了。这款无人机名为Flytrex Sky,已于上周投入正式运营。它采用机载 3G 模块设计的机型,可以实现连网和云数据连接。用户可以使用特定的应用程序,实现送货方和收货方的对接,理论上讲只要有 3G 信号就可以完成。不过因为续航原因,它的飞行范围比较有限,只能飞行大约35分钟左右。这是一款消费级别的无人机,到手即飞,在无人机上固定好产品,通过一个安装的遥控发射器进行控制,和接收系统或 GSM 连接,并配备了一台 GoPro相机,可以让用户通过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控制。如果用户不想要自己操作,它还有自动驾驶模式,专用的应用软件可以检测到对方的详细坐标,放置好物品后只需要启动应用,它就会向对方飞去。这个应用可以适配iOS和Android设备。与顺丰、亚马逊使用的无人机在载重设计上有差异,相对于后者会在无人机上搭载箱子盛放货物,Flextrex Sky机身框架两侧装有四个挂钩,并且拥有两个自定义绑带,可以附挂各种小型、轻量级的包裹。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作为一款消费级别产品,它的售价也相对亲民,不足4000元(549美元)。
2015年7月7日,瑞士邮政宣布已经开始测试用无人机投递包裹,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投入全国范围内的使用。
2015年11月2日,澳大利亚邮政打算从明年开始,使用无人机为线上零售商提供配送货物服务,不过只针对部分社区。
法国邮政旗下的特快专递部门,GeoPost已经于2014年9月份在网上公开了他们在CEEMA进行的测试视频,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快递测试。
澳洲一家位于悉尼和内华达州的无人机运输公司Flirtey,于2013年推出了第一款6轴商用无人机,成立伊始便把市场定位在了无人机快递业务。他们从校园做起,用无人机快递帮你送课本,整个配送过程悉尼大学的学生可在google地图上实时追踪。
无人机配送服务也应运而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研发无人机配送项目“linkall”,提出了一整套配送服务方案,用技术来弥补配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方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无人机,配送中心和客户端。据linkall研发团队介绍,在配送过程中,无人机在配送中心循环作业。配送返回后,无人机在其中进行损耗修复,更换电池,线路设定,然后再衔货物进行下一轮配送。为避免人为损坏无人机,linkall采用的办法同样是避开与客户直接接触。在客户家窗户上安装投递箱,无人机将货物直接投进投递箱中,客户再从另一个出口取出货物。目前的成本也远低于人们想象。据测算配送一次的平均消耗成本仅为0.3元,远远低于人工配送费用。而且,随着电池和配件性能提升,无人机的成本会越来越低。受政策和技术限制,在国内大规模应用难度很大,linkall会率先在美国开始商用合作。
众多企业趋之若鹜,无人机送快递的商业利润显而易见,但无人机送快递的实现,当前还是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一、技术方面:载重和续航
科技是无人机送快递理念实现的基础。据了解,目前企业测试用的无人机主要为四旋翼或八旋翼式,飞行高度在1000米以下,飞行半径在10公里上下,承重在10公斤以内,续航时间仅20分钟左右。
意味着无人机快递只能承担近地区、较轻的快递,那较重的快递要怎么办?远地区的快递怎么处理?有聪明人绕开载重、续航问题,提出了“充电站”的方案,那建造“充电站” 花费的物力和财力谁来承担呢?所以无人机的载重能力和电池续航能力依旧是技术难题,虽然多项无人机电池、载重研究项目都在进行中,但尚未有具体可实施性技术解决方案面世。
其次,无人机如何准确降落到目的地呢?卫星定位和雷达定位技术是否达到这一要求?无人机操作员怎么远程操控?是否需要新的一门培训课程及执照?一系列的问号说明无人机送快递技术方面还处于试验阶段,还要再接再厉。
二、政策:国内和国外
政策是无人机送快递理念实现必须跨过的一道门槛。无人机送快递的实质是对低空空域的广泛使用,个别试验性运行尚无大碍,当无人机快递广泛普及形成比较密集的低空交通流的时候,空域管理与管制就必不可少。然而,无论国内、国外,对此类飞行器上天,都未有相应的低空运输管制政策体系出台。因此,各国现在对无人机的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无人机快递在政策层面存在一定推广风险。
按照现行的相关法规,将—架遥控无人飞行器飞上天,涉及的手续是很多的,主要包括空域飞行管制,航空器适航性审定,航空器驾驶人员审核和航空作业许可等四个方面。无人机市场的繁荣已经促使国内相关部门加速制定相关飞行标准。据了解,以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者协会(aopa)为代表的组织,正在推动无人机行业的飞行标准,以及合规化。与此同时我国的《无人机飞行管理规定》正在制定当中,可能将对此类飞行器的商业应用做出明确规定。有业内人士坦言,国内无人机投入快件配送至少要到4-5年以后。
美国的无人机商用政策也将作为国内商用的参考,国内的无人机商用进程,恐怕会比美国更慢一步。近日,美国谷歌、亚马逊、弗里森通讯和哈里斯等14家公司共同加入到了由NASA牵头的“无人机交通管理系统”当中。
无人机送快递能否实现,空中交通管理政策是个门槛。
三、安全方面: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安全事故频发,用无人机来送货真的安全吗?频频曝出的坠机事件也引发热议,显然无人机的降落安全也备受大众的关注。当前大部分的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需要一直获取GPS信号,如若信号受到干扰,导致GPS信号已经偏离,就有可能造成无人机失控。所以,当某一天真正落实无人机送货这一业务时,希望无人机必须能够安全返回基地或在不伤害人或财产的情况下降落。这绝不是杞人忧天,美国亚马逊宣布无人机快递服务计划后,有民众对无人机表示反感。美国科罗拉多州迪尔特雷尔地区,甚至探讨是否通过允许射击无人机的法案。
其次,关于用户的隐私保护,如果有人恶意破坏无人机,强取货物,这不仅会对快递公司造成危害,更甚者还会暴露用户隐私。无人机的盛行引起公众对于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担忧,那么无人机送货途中,该如何保障人们的安全和隐私呢?
四、成本问题及外在因素
无论在研发还是制造上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从覆盖区域上看,采用无人机派收件的形式,确实会弥补一些不足。但是,在部分偏远地区,快件带来的收益可能远远不够进行无人机网点建设、支付维修费用。虽然采用“无人机”能有效提高配送效率,减少人力、运力成本,但是,前期要支出相当高的成本。
一些不可抗力的外在因素,例如天气风向,感知规避,路人恶意攻击,都会构成威胁无人机飞行安全的不可控因素。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无人机会被刮得找不着北。在寒冷天气下,电池的损耗会大大增加。无人机受到电磁干扰失去控制时,往往会机毁货亡。
这样看来无人机送快递实现的路上,还有很多关卡要跨越。尽管有众多企业在尝试无人机配送服务,各国空管部门也在制定相应政策,翘首以待的民众们,恐怕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无人机送快递是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是你不能因噎废食,就此消极的对待无人机送快递这一构想。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只有正视挑战才能赢得机遇,无人机送快递到底前景如何,让我们一起期待。
2020-10-21 10:08
2020-10-11 11:52
2020-09-16 18:27
2020-09-01 08:21
2020-08-27 16:24
2020-08-13 08:54
2020-08-11 17:29
2020-08-04 16:41
2020-07-27 11:49
2020-07-13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