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是未来方向之一
轻轻松松控制无人机,将无人机拍摄的画面上传到网络平台并随时与朋友共享,这一切正在实现。“亿航与高德达成战略合作,无人机可在基于高德开发的手机APP平台操控,人人都能到手即飞。”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廖敏孜介绍说。
据了解,全球首款可穿戴式无人机也问世了,这款无人机介乎于GoPro极限运动相机和四旋翼飞行器之间。当佩戴者想要开始拍摄,只需按下按钮,无人机将展开在半空中飞行,通过运动传感器跟踪人们的活动。
即时分享视频、穿在身上还不够,未来的无人机将为我们呈现出3D世界。“拿测绘来说,无人机打破了视角的局限性,通过高清摄像头的捕捉,以及后期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拼接建模,未来将输出裸眼3D画面,能在工业领域拥有很大的施展空间。”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深圳智航无人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良告诉记者。
多级应用是未来方向之二
感知、规避功能将赋予小型无人机像鸟儿一样的超能力,在城市、森林、山地自由穿梭。配备了神经传感器的无人机可以在任何地方着陆,给人们带来惊喜。
能自动识别物体也有望使无人机在农业领域大显身手。全球无人机网资深专家王刚说,“农业无人机能对农场进行巡视,并提供详细报告。未来,在巡视过程中,无人机还能够对农作物状况进行自动化浇水、施肥。”
网络化也是无人机发展的重要方向
业内普遍认为,当无人机与互联网深度结合,无人机未来最可能的应用是作为空中的数据端口,将成为物联网中十分关键的一环,能够实时监测各种数据,并将大数据反馈到相应平台上。在掌握大量的各行业一线数据后,无人机行业或许会出现一种很好的商业模式将大数据变现。进一步,如果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获得突破性进展,结合采集的大数据,无人机将会成为“会飞的机器人”。
PConline无人机频道主编梁嘉贤表示,“无人机的发展,未来一段短时间内,就是要变得更为小巧、稳定、安全,电池续航时间更长。更远的将来,网络化是一个趋势,所有无人机都联网,由第三方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监控调度。据我所知,已有国内厂商在这方面努力。”
无人机应用知多少
无人机又被誉为“空中机器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航拍摄影
随着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广告、影视、婚礼视频记录等正越来越多地出现无人机的身影。纪录片《飞越山西》超过三分之二的镜头由航拍完成,许多镜头由无人机拍摄。2014年年底,在第二届英国伦敦华语电影节上,《飞越山西》获得最佳航拍纪录片特别奖和最佳航拍摄影奖两项大奖。该片拍摄时规划并执行无人机拍摄点近300个,许多近景由无人机拍摄完成,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绝佳效果。
环境监测
近日,环保部组织10个督查组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执法督查,安排无人机对重点地区进行飞行检查。无人机已经越来越频繁地被用于大气污染执法。从2013年11月起,环保部门开始使用无人机航拍,对钢铁、焦化、电力等重点企业排污、脱硫设施运行等情况进行直接检查。2014年以来多个省份使用无人机进行大气污染防治的执法检查,以实现更到位的监管。
电力巡检
4月9日,济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联合山东电科院对四基跨黄河大跨越高塔开展了无人机巡视工作。无人机巡视具有不受高度限制、巡视灵活、拍照方便和角度全面的优点,特别适合于大跨越高塔的巡视,弥补了人工巡视的不足。
快递送货
2月6日,阿里巴巴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展开为期3天的无人机送货服务测试,使用无人机将盒装姜茶快递给客户。这些无人机不会直接飞到客户门前,而是会飞到物流站点,“最后一公里”的送货仍由快递员负责。在国外,亚马逊在美国和英国都有无人机测试中心。去年,亚马逊表示其目标是利用无人飞行器将包裹送到数百万顾客手中,顾客下单后最多等半小时包裹即可送到。
新闻报道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络(CNN)已经获得由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颁发的牌照,将测试配备摄像头、用于新闻报道的无人机。早在2013年芦山地震抗震救灾中,央视新闻就采用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某款无人机拍摄了灾区的航拍视频。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地方,无人机轻松穿越,在监测山体、河流等次生灾害的同时,还能利用红外成像仪在空中搜寻受困人员。
提供网络服务
早在2014年Google就收购了无人机公司Titan Aerospace,目前研制成功并开始测试无人机Solara 50和60,通过吸收太阳能补充动能,在近地轨道持续航行5年而不用降落,Titan表示通过特殊设备,使其高空无人机最高可提供每秒高达1GB的网络接入服务。Facebook也收购了无人机产商Ascenta,成立Connectivity Lab,开发包括卫星、无人机在内的各自互联网连接技术。
保护野生动物
位于荷兰的非营利组织影子视野基金会等机构正在使用经过改装的无人飞行器,为保护濒危物种提供关键数据,其飞行器已在非洲投入广泛使用。经过改良的无人机还能够被应用于反偷猎巡逻。英国自然保护慈善基金——皇家鸟类保护协会也将越来越多的无人机应用于鸟类和自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
中国无人机:创新故事刚刚开始
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飞机的发明让人类实现了翱翔天空的梦想,无人机则让人类得以全视角俯视世界。
如今,新的奇迹发生在中国制造业,无人机中国方阵加满了燃料,奋力出发。“中国制造2025”正在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曾经被封存于军事领域的无人机高科技成果,现在正揭开神秘面纱,进入到民用视野当中,显示出巨大潜力。
由科技创新到创新制造,中国无人机行业正昂首走在世界前列。
科技让天空变得更美好
4月23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模型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大疆、零度、亿航、智航等无人机生产商都在展会上推出了自己的最新产品,各类“高精尖”、“帅酷炫”无人机盘旋在展厅之中,吸引着来自国内外观众的目光。
无人机仿佛在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无人机是军机?是航模玩具?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深圳智航无人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良解释说,无人机是个很大的范畴。
“按照系统组成来看,无人机可以分为固定翼无人机、单旋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和飞艇。按用途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是军用级无人机;第二类是工业级无人机,在防灾减灾、地质气象、城市规划等多行业应用;第三类是消费级无人机,如已经火遍全球的航拍无人机。”金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