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100公里追拍违章车
在珠三角地区,探索无人机市场的公司不在少数。有的公司原先帮助外国公司代工,后来有自己的品牌,生产用于农业数据监测、快递送货等专业级无人机。尤其是在大疆走红之后,无人机创业公司开始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并且都将目光放在了民用航拍这个领域。
但事实上,这个小众领域中,要如已经成功的大疆一样做出颠覆并不容易。于是更多的无人机公司,将目光转向了矿产、地质勘探等行业应用方向。一个最理想的应用场景是:让小型的无人飞行机,加载激光勘测雷达、高清摄像头等设备,在矿洞、溶洞等普通人难以抵达的复杂区域,探测测绘完成后自动飞回。
这并非科幻电影中的场面,而是上海RoboPeak团队正在实验的场景。创始人陈士凯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激光雷达测量和同步定位荐位系统,目前正在同一家有军工背景的无人机企业合作,为地矿测量等特殊行业量身定制无人机。
“室外的无人机可以通过GPS自动导航,但在地下溶洞等环境中,障碍物较多,而且地形环境非常复杂。这个时候就得依靠室内测量定位系统。比如通过激光雷达的探测,让无人机自动记住它已经飞过了哪些线路,避免飞过重复区域。同时通过同步定位荐位系统,无人机还能自动设计出一套最合理的飞行路线。”陈士凯用轻松的语调告诉记者,他们目前研发的系统已经属于业界领先水平,并具有大规模普及应用的可能。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产品中的核心物理硬件激光探测雷达,在日本、德国等地均有生产,专业级别费用高达70多万人民币/台,即便是精度较低的民用产品也要1万元左右,但RoboPeak团队研发出并已批量生产的成品仅需数百元,而且性能没有明显下降。同时,陈士凯告诉记者,他们的同步定位荐位系统与Google无人驾驶车技术类似,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日后在矿产探测、地质勘探等行业应用中,将会得到大规模普及和应用。”他乐观地说道。
更快一步的是,已经有厂商的行业应用产品在市场上得到成熟推广。像深圳一电科技的多旋翼无人机产品,在国内行政、交通执法、抢险救灾中多有应用,其旗下的AEE军警无人机,已经在欧美国家的军、警执法单位中得到广泛应用。
鲜为人知的是,这家企业曾参与公安部、总装备部《警用无人飞行器系统》行业标准起草制定,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等单位曾多次前往参观。今年开始,在深圳政府发起的“法治通城”专项治理活动中,一电科技便提供专业的警用拍摄设备和无人机产品,对市内道路进行侦查、监控、航拍,协助深圳交警整治严重影响通行秩序的交通违法行为。以已经投入执法应用的重点产品为例,其最高巡航速度达到100公里/小时,最高飞行高度7000米,能够抵抗六级风,续航时间达到一小时,搭载了20倍高清变焦摄像机,能够迅速追上违章车辆并清晰抓拍下车牌号。
“在一些难以到达的复杂地形区,无人机就能发挥作用。”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监曾学辉表示,其旗下无人机产品在雅安抗震救灾中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地震造成部分山体严重垮塌,堵塞救援通道,恶劣天气也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但通过无人机搭载专业航拍设备,就能够实现远距离空中侦查、监测,在灾区复杂环境条件下发挥优势。
空域管制有望松绑
无人机市场的火爆,也迅速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今年以来,从二级资本市场到一线VC、PE投资人,乃至工程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都在寻找合适的无人机创业项目,意图赚取第一波红利。
但对无人机行业来说,即便有京东、亚马逊、顺丰等无人机送货项目的鼓励,但一个迫在眉睫的最大障碍是,低成本的商用无人飞行器不断出现后,这个领域对于法规、隐私的界线仍然模糊。
“当你发现你的邻居买了一架商业化的观测无人机,从他们的后院放出去,然后每天在你的屋顶转来转去,你怎么想?”Google执行董事长施密特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曾表达了他对低成本无人机滥用的态度——任何私人拥有的无人机都有可能侵犯隐私,因此对于民用无人机应该立法监管。
这一担忧不无道理:今年4月份,加拿大航空公司的一家民航客机在温哥华机场降落时,旁边几十米处就盘旋着一架无人机,差点酿成撞机事故。但按照加拿大现行的《航空法》, 只要是不超过35公斤、飞行高度不超过400英尺、在操控者视线内的个人飞行器,都可以遥控拍摄视频。为此,加拿大交通基础建设部已经成立专门小组,与无人机爱好团体联系,并开始讨论相关立法问题,但目前尚未形成具体方案。
在美国,限制则更加严格。根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规定,仅允许以电影拍摄或者记录为目的无人机在天空中飞翔,但并不允许商用无人机的出现。今年加州立法机关通过一项法案,甚至禁止警方无人机上天执行飞行任务,除非获得专门的许可证。
“民用无人机在商用市场要真正普及成熟,空中管制是无法逾越的政策障碍。”IDG一位投资人表示,他所接触过的无人机项目中,几乎都在内置的GPS中设置了禁飞区,譬如在机场、重要建筑物附近会自动停飞。最关键的是,目前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法规,对蓬勃成长的民用飞行机做出界定,譬如规定飞行高度、发放牌照等,这就成了目前包括无人机快递在内商用领域的掣肘因素。
不过,有消息称,中国民航局目前正就《无人机空域管理规定》征求意见,不久后有望出台。本次意见稿中涉及无人机在隔离空域
2020-10-21 10:08
2020-10-11 11:52
2020-09-16 18:27
2020-09-01 08:21
2020-08-27 16:24
2020-08-13 08:54
2020-08-11 17:29
2020-08-04 16:41
2020-07-27 11:49
2020-07-13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