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无人机发展迅速 多面政策需完善

2015-11-10 20:04 性质:转载 来源:中国农机网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植保无人机以其优越的性能,高效的作业效率,环保节水又省药的作业模式以及低廉的成本,成为全球农业植保领域的新宠儿,近年来,我国植保无人机也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我国植保无人机发展依然很落后。
  植保无人机以其优越的性能,高效的作业效率,环保节水又省药的作业模式以及低廉的成本,成为全球农业植保领域的新宠儿,近年来,我国植保无人机也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我国植保无人机发展依然很落后。



      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土地流转已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举措。在生产实践中,当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时,规模化防治成为切实的“难事”和“障碍”。近年来,我国农用植保无人机领域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逐年加大,在取得显着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记者从10月24日“现代植保药械与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研讨会”上了解到,植保无人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规范标准以及未来行业发展重点等方面成为我国农药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植保无人机大放异彩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药生产、使用大国。农药作为特殊的农资产品,必须通过植保机械进行喷洒使用。高效利用是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首要任务,而在选对药的基础上要想达到高效必须要通过适当的设备进行输送。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药与药械处推广研究员邵振润表示,“基于我国国情,目前植保器械的使用缺乏专业指导以及科普培训,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如何达到农业部提出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如何在对症下药的基础上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如何将农药精准地喷洒到作物上成为当下应该深度思考的问题。”邵振润强调,各农药生产企业在创新研发新型农药产品的基础上,更应重点关注农药植保器械的更新进程,二者应紧密结合,协同发展。植保无人机的出现将标志着农业2.0时代已经过去,以高功效装备和大数据应用为标准的农业3.0时代正在到来。为此,中国农业急需一套新的服务体系与之配套。

      据了解,植保无人机在我国快速发展原因源于我国“水稻全程机械化”“加快植保机械研发”等发展战略。植保无人机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很快,从2002年开始,我国通用航空作业飞行量呈直线型增长,水稻、玉米、果树等作物范围广泛。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中心主任何雄奎介绍,在世界范围内,无人机发展最好的国家是日本,具有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以及售后服务。使用成本费用大概为160元/亩,市场占有率高,达到60%以上;其次是美国,主要采用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年喷雾面积高达320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50%,全美65%的化学农药采用飞机作业完成喷洒。

      “2013年中国农大承担农业部‘植保工程专项’,并对植保无人机的施药技术进行优化与评价。目前,中国农业大学正在针对单旋翼无人机,研究与其配套的液力式雾化喷雾系统、超低量雾化喷头、超低量离心雾化喷头、无人机静电喷雾系统、专用防飘防蒸发制剂等领域进行研究,希望进一步优化农用航空设备,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何雄奎说。
上一页12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