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寄语:
近年来,无人机逐渐出现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无人直升机在救灾工作的作用更是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日,无人机行业媒体「无人系统在线」发表文章《地震救援 | 长航时、大载荷无人直升机堪当大任》报道:以中航智TD220、TD550为代表的重载荷无人直升机,在地震救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下内容全文:
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之后附近地区又发生多次余震,导致土叙两国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死亡人数超过5万。中国卫星传回的数据显示,土耳其震区建筑高层较多,加上不符合防震规范的建筑数量巨大,目前已导致5.6万栋建筑物损毁严重。
地震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防震难度大,因而震后救灾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无人机逐渐出现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2月11日,一架中国制造的无人机将土耳其震区照亮如白昼,救援人员顺利开展救援争取到宝贵时间。除了照明之外,无人机还可以执行空中监测、应急通信、物资投送等,为灾区架起空中生命线,近年来,在种类众多的无人机中,无人直升机在救灾工作的作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01
争分夺秒 空中调度“总指挥”
地震后的72小时是救援的黄金时间,灾民的存活率高,每多挖一块土、多掘一分地,都可以给伤者生还的机会。据统计,唐山大地震后的抢险救灾第一天救活率为81%,第二天救活率为53.7%,第三天救活率为36.7%,第五天骤降至7.4%。紧迫的救援任务中,迅速掌握灾情信息尤为重要。
无人直升机凭借灵活、易操控的优势,能够在空中俯瞰全局,快速收集房屋损毁、道路受阻、山体塌方、水位上涨及堰塞湖等情况,还可以通过搭载的红外设备锁定被困人员位置,为制定救灾策略提供宝贵的信息依据,避免造成人力和时间的浪费。以中航智TD220无人直升机为例,其续航时间能够达到4-5小时,是普通多旋翼无人机的10倍以上。
02
纾困解难 通信中继“生命线”
当灾区面临大面积通讯中断,救援工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也不利于受困灾民与家人、救援队伍进行联系。如何快速定位到生还人员并建立通信、收集信息、实时传输、组织救援变成了摆在救援人员面前的难题。
在此情境下,无人直升机搭载空中通信基站系统,融合空中组网、高点中继等技术,实现图像、语音、数据上下贯通,横向互联、可视指挥,帮助全面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辅助指挥中心调度,为救援团队集结及施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还能够为受灾群众提供应急通信服务,使其能够及时向亲朋报平安。
03
生命补给 物资投送“及时雨”
抗震救灾是夜以继日的持久战,灾民会面临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救援队伍同样面临天气恶劣、物资短缺等挑战,后勤物资补给刻不容缓。但是地震往往还伴随着道路损毁、桥梁塌方等问题,运输车辆难以抵达,而无人机作为“空中特种兵”则能够飞跃层层阻碍抵达现场。
大载荷无人直升机在此场景下显示出充分的优势,可以一次性将医药、衣服、水、食物、帐篷、棉被等救急物资运送到指定区域,点对点投送。当受困人员被救出后,无人机还可以搭载伤员快速转移到附近的医院进行救治。中航智TD550无人直升机曾经从敦煌起飞,为高原地区投送防寒物资,平均每架无人机携带物资超过110公斤。
04
长航时 大载荷 救援无人机大势所趋
不论是空中检测、通信中继,还是物资投送,都对无人机的续航时间、载荷以及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指标的提升意味着一次性执行更多的任务,更高的工作效率,以及拯救更多的生命。
无人直升机的续航时间和载荷都远超多旋翼无人机,相比于固定翼无人机又更加灵活高效,能够实现无机场无跑道原地起降,直达目的地。以中航智TD220、TD550为代表的一系列无人直升机已经将其性能推向了世界一流水平,不仅能够为国内灾区提供支援,还可以对海外灾区实施国际援助,用“中国智造”向全球传递科技向善的力量。
审核:孙立业
审签:王康弘
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07年,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主要从事无人机等无人化、智能化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服务,是国家和中关村“双高新”技术企业、军民融合单位。目前已发展为全系列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以及覆盖农业,海事,救捞,电力,军事,执法,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地质勘探等领域的生态型企业。
公司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其中旋翼驱动系统、旋翼驱动方法及装置专利技术已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025-04-24 10:35
2025-04-24 10:34
2025-04-24 10:31
2025-04-24 10:29
2025-04-23 10:26
2025-04-23 10:25
2025-04-23 10:23
2025-04-23 10:22
2025-04-23 10:21
2025-04-23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