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极飞科技再刷新融资记录,无人机在农业天地里能“飞”多高?

2021-03-23 08:37 性质:转载 作者:35斗 来源:35斗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农业做技术之极飞科技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相信是这个赛道内所有农业科技公司的共同愿景。虽然中国无人机产业的生产企业较少,但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在细分行业中,广州的极飞科技在农业无人机领域表现十分突出。

2007年4月1日,创始人彭斌带领一群热爱飞行的极客,创办了极飞科技的前身XAIRCRAFT。2014年,XAIRCRAFT正式更名为“极飞科技”,专注农业无人机的研发与制造。

从2015年2月年度大会启幕,极侠商用无人机正式发布,到2020年12月召开年度大会,发布4款智能硬件,极飞科技在农业无人机领域走过了数个春秋,也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创新产品。

彭斌曾讲到,中国用不到全球10%的土地养活了20%的人口,但由于近年来农业劳动力急速流失且老龄化,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亟待提升,这也成为了极飞科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极飞科技逐渐形成了农业无人机、农业遥感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辅助驾驶设备、农业物联网和智慧农场管理软件六大产品线,贯穿农业生产的全生命周期。

2020年11月,极飞科技获得由百度资本和软银愿景基金二期领投,创新工场、越秀产业基金和广州新兴基跟投的12亿元人民币融资,成为迄今中国农业科技领域最大的笔商业融资。

2021年3月16日,极飞科技又宣布完成由高瓴创投投资的超3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此次注资,是高瓴创投对去年11月融资的追加投资。由此,极飞科技在半年时间内,再度刷新了中国农业科技领域最大笔融资记录。

在备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极飞科技的业务仍以253%的速度增长,进入到全新的爆发式增长阶段。极飞科技创始人兼CEO彭斌表示,今年极飞在市场上表现强势,从极飞科技2020年度大会至今,新品订单量已经达到去年同期的2.5倍。借助此次高瓴创投的投资,极飞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多农业机器人装备,助力乡村振兴,为人类构建无人化农业生态系统,保障世界粮食安全

为技术选农业之DJI大疆创新

DJI大疆创新成立于2006年,如今已发展成为空间智能时代的技术、影像和教育方案引领者。DJI大疆创新将全球卓越的无人机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始于2012年,并于2015年创立了DJI大疆农业。2016年3月,其依托5.3万元农业植保机开售和一套被称为“破局”计划的2016年农业市场战略,正式进入农业植保市场。

当时,DJI大疆农业的破局计划包括做示范田、培养飞手、扶植创业和设立服务网点,从而实现把产品卖给有志于从事或专门从事植保工作的群体,并为这个群体提供服务。

从第一款量产可作业的植保无人机发布,到陪伴农业植保无人机进入良性循环阶段,DJI大疆农业经受过不少挑战,但是不断扩大的团队、不断更迭的技术,以及不停摸索新模式都使DJI大疆创新在改变传统农业的现状、推广精准农业的道路上加速迈进。

如今,DJI大疆农业仍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推动全球农业的发展革新和进步。目前,大疆农业已为全球30多个国家与地区提供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服务了超过1000万农业从业者。

广阔天地,农业无人机能“飞”多高

尽管创新企业高歌猛进,但植保无人机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不少挑战,以下因素无疑是阻碍制约植保无人机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是综合成本高昂。现阶段,植保无人机价格动辄几万,再加上配套服务、维护维修费用也不菲,这导致植保无人机渗透率低下。就算有些地区有补贴政策,但是“对个人购置植保无人飞机暂不予补贴”无异于将许多普通用户拦在了门外。

二是缺乏农药制剂相关技术标准。无人机植保对农药剂型及助剂的要求与地面机械有很大不同,我国尚缺乏与之配套的农药制剂相关技术标准,应用于无人机航空喷施中农药药液的表面张力、黏度、农药有效成份含量、剂型等都需要明确行业标准,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作业质量。

三是无人机作业的稳定性有待继续提高。这里面既包括提高无人机的载重和续航性能,也涉及到植保无人机作业条件不稳定,常常处于高温、高湿、高腐蚀的环境中,且植保作业期时间窗口短,无人机如果稳定性不高,会直接导致错过最佳植保时间。

尽管制约因素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部消除,但是机遇往往伴随挑战而生。在民用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的应用范畴中,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规模较为可观。

根据直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工业级无人机投资白皮书》数据,农业植保领域目前领跑工业级无人机应用领域,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25.2亿元,占比41.5%。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分会发布的《2019中国民用无人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生产各类植保无人机170多个品种,保有量5.5万余架,作业面积超过8.5亿亩次。

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咨询公司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23年,中国农业植保硬件销售规模为160亿元,而农业植保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485亿元。

不管是从创新企业的开拓创新来看,还是从整体市场空间来看,不难发现近些年无人机应用到农业领域已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而且得益于政府扶植、技术更迭等因素,相信未来无人机在农业方面一定还有更光明的应用前景,我国农业无人机未来的需求量也必将迎来巨大发展。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