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智能传感器的发展给予了大量政策支持,传感器在智慧城市、智能移动终端(汽车、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的应用突飞猛进,大幅扩展了应用空间。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商业化也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对比传统的航测系统,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系统进行测绘主要有几大优势:
分辨率高,激光雷达可以获得极高的角度、距离和速度分辨率,可以利用多普勒成像技术获得非常清晰的图像。
精度高,激光直线传播、方向性好、光束非常窄,弥散性非常低,精度很高。
抗有源干扰能力强,与微波、毫米波雷达易受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电磁波影响的情况不同,自然界中能对激光雷达起干扰作用的信号源不多,因 此激光雷达抗有源干扰的能力很强。
早在2018年初,广东电网启动自动驾驶巡检项目的时候就开始考虑用激光雷达技术,因为要进行大范围高精度地形测绘,对数据采集、航线规划、精度验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当时大面积测绘需求,再加上激光雷达系统成本较高,广东电网选取了飞行平台更为安全可靠的成都纵横股份合作,共同开展固定翼激光雷达扫描系统的验证项目。
纵横股份不负众望,经过大量验证,推出了高精度免像控航测解决方案,其中纵横大鹏CW-30搭载激光雷达应用于电力巡检作业,可以高效解决大面积复杂地形测绘,激光点云与正射影像同步获取。据了解,2019年,广东电网利用固定翼激光雷达服务完成了2万公里的巡检,其中大鹏无人机提供了1.57万公里的服务,完成近80%的工作量。
CW-30LiDAR后期成果图
此后,纵横股份也在不断拓展激光雷达的应用场景,在多个领域进行了突破。
CW-30LiDAR夜航,探索海洋世界
2020年11月,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航测遥感站和海洋测绘队,在台山市某海湾,使用纵横大鹏CW-30LiDAR无人机获取激光点云,测量该地海岸带近陆部分(一般指水深小于1米)水底高程,用来对比传统作业方式获取的数据精度和作业效率,寻求更优化的模式,更高效率完成海岸带测量任务。
此次作业区域沿岸潮汐类型属于半日潮,最低潮时间为凌晨四点半和下午六点,此时大片潮退,沙滩裸露最多,能最大程度获取到准确的水下高程,因此测量时间选在后半夜。
CW-30LiDAR共作业两个架次,每个架次能获取约20平方公里的数据,作业模式的转变让效率提升了10倍,生产效益大大提升。后期技术人员把外业实测的坐标点与此次CW-30LiDAR夜航所获取的数据作了比对,结果表明:精度相差不大,认证了CW-30LiDAR在海岸线测量上的可行性。
云端透视世界首个±500千伏三端直流工程
2020年5月底,作为由南方电网投资建设的世界首个±500千伏三端直流工程,投运前夕,南方电网超高压贵阳局,使用纵横大鹏CW-30LiDAR无人机,对该工程进行了投产前的线路巡检,确保云贵互联通道工程“零缺陷”投运。
CW-30搭载激光雷达应用于电力巡检作业,高精度的恢复线路和走廊,可自动测量导线和树木距离,实现危险点预警,同时实现三维可视化管理和各种专业分析,加之无人机倾斜摄影、人巡等有效辅助手段,可实现多维度的立体巡检。
根据纵横大鹏CW-30LiDAR获取的激光点云数据及可见光照片的“透视”结果分析,该区段内无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树障隐患,区段内68处交叉跨越点均处于安全距离范围,未发现山体滑坡等外部隐患。
2025-04-24 10:35
2025-04-24 10:34
2025-04-24 10:31
2025-04-24 10:29
2025-04-23 10:26
2025-04-23 10:25
2025-04-23 10:23
2025-04-23 10:22
2025-04-23 10:21
2025-04-23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