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极飞不跟大疆拼无人机,拼的是……

2020-12-10 16:59 性质:转载 作者:邱月烨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成长逻辑

极飞的成长逻辑不是在无人机领域,而是在农业领域。

农业非常需要科技。过去,大量的劳动力留在农村,它是一个内卷的市场,可能不太需要科技。但随着人口迁移和人口老龄化,就需要科技工具来辅助。

美国日本也发生过农业科技变革,约翰迪尔、久保田都是在这样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催生了这些公司,如今都是每年千亿人民币以上营收的世界500强。

从经历过农业变革的国家来看,中国未来的智慧农业、农业科技领域,特别是硬科技、机器人等领域,肯定是万亿级的市场,能够出现千亿级以上的公司。

我们已经是中国第二大无人机企业,但是,极飞的研发路径、内部人员配置以及经销体系、商业模式,绝对不是无人机企业的逻辑——我们是一家农业科技公司,要制造各种各样的农业机器人,去解决农业劳动力缺失的问题,让机器去换人。

无人机解决了农业领域的三件事情:喷药、施肥和播种。但地面上还有很多场景,无人机是做不到的,比如说用物理方式除草。所以,我们做了农业无人车,与无人机互补。

农机自驾仪可以解决播种时拖拉机开得不够直的问题。如果播种歪了,农田作物密度降低,就会出现减产。而通过自动驾驶设备,可以开一条笔直的线来播种,一公里的误差只有2.5厘米左右。

我们的农业无人车是第一个量产的,自动驾驶拖拉机我们是后来者。我们做了不到一年,营收已经有几千万元,整个市场是亿元级的。

面向未来

早期创业的时候,完全是靠毅力,没有任何多余的经费,也没有人看好我们能够融资,钱都是父母亲戚凑的。

同事们拿基本生活费,一个月1000多元工资。当时有人去工厂盯产品,连酒店都舍不得住,夏天就在台上铺个报纸,凑合着睡觉。

到了2013年,我们几乎把所有费用都砸到能够立竿见影的主营业务上去,不允许高管团队住高端酒店,也严格控制薪水,但是会多给一些期权。因为我们更看好未来,而不是当下。

不同阶段的人才逻辑和人才规格不一样。早期,可能大部分人才愿意跟我一起共事,是因为我比较真诚,也愿意跟大家分享利益。而且公司每年都在增长,在不停爬坡。

中期则是来自于我们所做的事情本身,有更大的未来。优秀人才会觉得在哪个公司都是干,为什么不选择更有前景,同时工资中等偏上的公司?极飞有一个完整的期权激励制度,让大家拿到工资以外更多的东西。

到了现在的第三个阶段,薪酬给得更高,同时激励也得有。公司变大了,我们也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我相信,在中国只要想安心地为农业做一些变革,极飞是他们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

在工作中,我是绝对的劳模,也是一个身先士卒的人,很多事情会带大家一起干,而且会先冲上去干,而不是让别人干,我等结果。

我是一个技术人员,程序员出身,凡事讲究逻辑,逻辑上不通就一定不通。同时,我有着非常保守的一面和非常激进的一面,这是绝对两面性——如果没有想清楚,我就不会动;如果我看好一件事情,绝对All In,投入所有资源。

2013年-2014年,为了转到农业来,我们砍掉了其他业务,裁掉了上百人,几百万营收的产品线都砍掉了,集中精力只做好农业这一件事情。

我经常跟产品经理讲,我们要做"在未来等你的产品",不要做一个只解决当下问题的产品。

就像马斯克在10年前做特斯拉电动车,贝佐斯对未来科技的投入,我们当年在农业无人机领域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我在整个创业历程中也经历过多次,一定要做能够在未来等客户的产品。

既然在未来,就需要有更长远的眼光。当然,这些事情本身要值得长期投入,要找到一个在宏观世界里,在我们的生活体系里,未来一定会发生变革的领域。

投资人的逻辑也是这样,找到一个未来一定会发生的事情,然后投资这样的公司和这样的人,一起来实现这个目标。一边有理想,一边有钱,最终就能实现这件事情。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