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情严峻,多地农田、房屋被淹,居民财产受损。
无人机拍摄到的汛情实景
在争分夺秒的救灾一线,北斗高精度定位、云计算大数据、无人机航测等高科技“神器”各显神通,为抗洪防汛赢得宝贵时间。
搭载千寻知寸FindCM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的航拍无人机
通过航拍无人机强悍的作业效率,在2小时续航时间内飞行100公里的航程,获取10厘米分辨率超过20平方公里的数据;在应急抢险现场,时间就是生命,通过三维重建实现淹没分析,辅助救援决策。
通过三维建模技术进行的淹没分析
大家一定想知道,对救灾行动至关重要的精确三维模型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
小智这就通过一个示例,带您一探究竟:
1、输入项目影像数据
首先,需上传对静态建模主体不同角度的航拍照片(即影像数据工程)至千寻位置三维地图处理平台,作为输入数据源。
批量上传航拍照片
影像添加成功后,平台即可获得相关的影像信息,包括影像名、经度、纬度、高程、相机厂商&型号、传感器尺寸、焦距、总像素等。
2025-04-24 10:38
2025-04-24 10:30
2025-04-24 10:27
2025-04-23 10:17
2025-04-22 13:08
2025-04-22 13:07
2025-04-21 11:03
2025-04-21 11:03
2025-04-21 11:01
2025-04-21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