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近日报道指,中国无人机送货进入“快车道” 或成其他国家样板。事实上,无人配送正在成为国内外关注焦点。不管是电商巨头、商超,还是外卖、快递公司等都想在其中“分一杯羹”,混战一触即发!
先行者亚马逊
事实上,无人配送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像无人机、无人车、配送机器人、无人配送站等等都是。可谓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通通都有了,就只差水里游的了。
简单来讲,无人配送就是用机器来代替快递员(配送员)配送物品。而无人配送的终极目标在于,改造传统的物流体系架构,彻底实现智慧物流下的无人运作,最终降低人力成本,而时效也能够得到保证。
在这个领域,最早的玩家当属亚马逊。
▲亚马逊无人机
2013年,亚马逊便提出无人机送货计划,或许更早。当年12月,亚马逊开始测试一个叫作"Prime Air"的无人机快递项目。
2016年开发出Prime Air,同年底就已经使用无人机送货。同时,亚马逊还组织了一群技术大牛专门研究无人驾驶,包括无人车、无人机。
2017年,亚马逊曝光了一则专利——“多层无人机物流配送中心”。
▲亚马逊多层无人机物流配送中心
据媒体报道,该中心是为人口密集的地区而设计。在它的内部,从中心向外辐射的不同扇形区域配备了不同的功能,比如无人机修理、货物装载等。
而就在上周,该公司还获得了一项名为“对自动驾驶工具的敌意操控和攻击规避”的专利,该专利旨在为无人机配备“从敌意攻击中恢复相关的技术”。
实际上,亚马逊该领域的专利就我们知道的,就包括为电动汽车充电的无人机,以及为无人机提供存储舱位的各种方法,该公司还为无人机申请了另外两项:一项是能够在空中与人交谈的无人机,另一项是能够理解语音和手势命令的无人机。
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一直在研发无人配送产品和配送体系,从去年开始又在持续打造第三方配送生态。
本周,亚马逊发布了用于扶持快递创业公司的孵化器计划,这正好与此前的 Amazon Flex 项目形成了一个组合。
据了解,这个新项目的主要内容基本可以概括为:「如果你想创建一个小型快递配送公司,我出钱,我出数据,我出各种物料,我出培训!就等你做 CEO,领导一群快递小哥给我的平台来送货!」
这一举动也被行业解读为“亚马逊正在「革」快递行业的「命」”,更被许多外媒评论为「亚马逊想要摆脱联邦快递(FedEx)、联邦包裹(UPS)、国际快递(DHL)等终端配送大佬的掣肘,而这些快递巨头也应该对此保持警惕」。
开挂的无人配送“之战”
麦肯锡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年全球「最后一英里」快递服务支出费用约为 860 亿美元,同比增长速度惊人。
很明显,无人配送这块蛋糕,其他公司也必将前来分一杯羹。
国际上,除了亚马逊之外,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无人机计划“Project Wing”,已开始展开测试。去年还宣布成功研发出一套无人机控制系统,能够在同一时间管理来自多家供应商的多架无人机的飞行路线。
▲Nuro无人配送车
今年1月,硅谷机器人技术公司Nuro也宣布发布Level 4全自动无人配送车。而这家公司是由谷歌自动驾驶团队前首席工程师朱佳俊和Dave 于2016年创立。
而连锁超市巨头克罗格(Kroger),一直在寻求自动驾驶公司的方案来解决运力及其成本的问题。上周四,克罗格宣布已与Nuro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联手推出完全实现无人驾驶的配送服务。
另外,沃尔玛也曾寄希望于与 Uber 和 Lyft 的合作,通过出行领域的按需分配完成其线下货物的运输。不过可惜的是,最后却以“分手”告终。
国内,无人配送的玩家更是不在少数,且发展迅速。
比如,无人机领域,正如美媒报道指,中国无人机送货进入“快车道” 或成其他国家样板。
首先,京东的无人配系列正在形成,目前包括了无人机、无人车、无人配送机器人、无人配送站等。
▲京东无人机
刘强东去年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称:“未来5至8年,京东会实现全面无人化物流。”
无人机方面,京东数据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张志统称,京东无人机项目立项比X事业部成立的时间还要早。
而2014年,有网友爆料曾看到京东无人机在进行配送尝试,由此看来,京东的无人机研究至少在2014年就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2015年,刘强东就在内部提出要用无人机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
2016年,京东首次曝光两台送货无人机: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和三轴六旋翼无人机。
今年2月,京东集团副总裁、X事业部总裁肖军表示,京东将在全国部署数千架中大型物流无人机,以及数十万架末端配送无人机。
无人车就更不用说了,去年618就直接用无人车送货了。根据智东西统计,目前,京东已投入使用的无人车主要有三种:智能配送车、服务机器人、小型仓库巡检车。同时,根据京东方工作人员透露,京东基本上每天还在不断地加强路面的测试和应用,加快大规模应用进程。
另外,今年5月,根据京东公布的由其美国研究中心开发的无人驾驶卡车技术已经达到“Level4”自动驾驶级别,这意味着能够“完全自动驾驶”。
▲京东无人驾驶卡车
最后,无人配送站。7月2日,京东无人配送站视频发布,据说这是全球第一个全无人配送+自提站点。
而顺丰则则更看好小型无人机的发展。
2012年,顺丰控股创始人王卫就提出发展物流无人机的设想, 2013年开始测试用无人机送快递。2017年,顺丰控股自主研发的Manta Ray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问世。
据了解,顺丰目前获得在无人机领域专利数量20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2项,覆盖无人机设计、云平台、运营管理等物流无人机研发和应用的相关领域,基本已全面掌握物流无人机核心技术。
有报道称,顺丰的目标是将负责末端配送的小型无人机、向分拨中心转运货物的大型无人机以及传统货机结合起来,实现36小时快件通达全国。
苏宁也是毫不示弱。
在昨天(7月4日)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Baidu Create 2018”上,苏宁与百度双方宣布,将联合落地物流自动驾驶技术,在2020年实现末端配送的自动驾驶技术普及和无人配送车的规模化量产。
▲ “苏宁物流”与“百度apollo”物流车
也就是说,只需3年时间!苏宁百度将普及末端配送无人化。
在此之前,苏宁的物流无人车“卧龙一号” 已落地北京,在苏宁小店驻店开始常态化运营。
另外,重型卡车“行龙一号”(该卡车达到L4级别无人驾驶能力)已完成测试。
阿里同样看好这一领域的发展。
据了解,菜鸟已与北航无人机系合作开发一种能将一吨货物运输超过1500公里的无人机型号。
4月18日,菜鸟打造的专门用于物流末端配送的无人车在杭州进行首次公开路测。
另外,阿里旗下外卖公司饿了么也在今年5月获得许可,在大型工业区测试无人机。同时,饿了么还获批中国首条外卖无人机航线,送餐无人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另外,邮政自2016年就开始启动无人机邮路的试运行。5月17日,中国邮政EMS水陆两栖无人机在湖北荆门试飞成功。
除了国内几大电商平台、以顺丰为主的快递物流公司以及邮政,其他公司也加入这场无人配送的“大战役”。
比如,前段时间腾讯旗下无人配送小车微派“露脸”,目前还在内测阶段。
而美团,根据美团CEO王兴描述,美团发力无人配送已久。他称美团已在无人机、无人车领域经过多轮实验,还内测了无人配送车。
据美团透露,美团自主研发的无人配送车已经实现自主行驶,并将在今年实现上线运营,2019年实现片区规模化运营。
美团无人驾驶首席科学家夏华夏表示,“自2016年开始无人配送车研发以来,美团内部推出的产品已经迭代到第五代。”
未来,随着各大电商、快递物流、外卖、餐饮等垂直场景对无人配送需求的快速增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
成本和时效是关键!
在大家看来,物流行业一直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和技术低端化的行业,但目前这个行业正在不断发生着变革。仅无人配送领域,就几乎融合了目前所有的热点技术。
无人配送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物联网、大数据等多项前沿技术。
就无人配送车而言,正如美团所讲,无人配送车涉及多传感器融合、高精度地图、路径规划、自动驾驶、系统仿真等诸多前沿技术,并需要高效的云端智能调度系统支持和优秀的技术团队支持。
行业人士分析,无人配送能达到传统人工配送时间的数十倍,而且物流成本也随之降低。这正好可以解决物流公司一直头痛的问题:运营成本和效率。
举个无人重卡的例子,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降低成本:一是干线司机的雇佣将越来越难,同时也可以避免卡车司机因工作时间太长而发生的交通事故或者罚款;二是多在高速路场景下的无人重卡,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当然,有行业人士认为,现阶段无人配送的成本依然远远大于人工成本,各大企业还无法将无人机、无人仓储大规模复制,达到商用的规模,距离真正无人配送还有很大距离。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无人配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必将会引来一大批资本的聚集。且这种趋势已经显现,今年上半年多家无人小车公司也收获大笔融资。
如上个月,配送服务机器人公司深圳普渡科技宣布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5月,以SLAM技术研发和相关应用开发为主要业务的公司——高仙机器人宣布完成A轮千万级美元融资。同月,专注垂直场景下低速无人驾驶的酷哇机器人获得1.35亿元B轮融资。
2025-04-17 15:37
2025-04-17 11:00
2025-04-16 10:54
2025-04-14 10:21
2025-04-14 10:12
2025-04-14 10:10
2025-04-14 09:50
2025-04-11 10:30
2025-04-11 10:02
2025-04-10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