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难道一定要飞那么高吗?再苛刻一点能不能实现呢?
我们在地上放了一个13寸 MacBook Air的包装盒,盒子尺寸刚好可以放置一台Mavic。同时把起飞高度降低为7米,还是同样的飞行操作,结果如图,依然精准。
三、如果再低一点呢?
我们将飞行器垂直起飞高度降低到5米,还是同样的飞行操作,按下自动返航键以后,飞机飞回来仍然可以落在盒子上,但是会出现偏差,多次测试后这样的偏差总是出现,有一次甚至掉落在盒子外,吓得我们一身汗。
总结一下,几次测试(固定起飞地点、光照条件、纹理环境)后结果如下:
还有一次是降落转向,回到起飞点正上方后,飞机自动旋转方向,调整到和起飞时的方向一致后开始降落。下降的过程中飞机会不断地平移,寻找最初降落的位置。
Touch老师分析,第一次转向背后的逻辑是为了前视避障,防止撞到路途中的障碍物。第二次转向则是将飞行器与起飞时方向调整一致后,利用起飞时下视视觉系统储存的图像关键帧,不断与飞行器目前获取的下视图像对比,不断校准降落的位置。
经过几次有(xin)趣(ku)的测试,touch老师觉得,这个功能还是挺赞的,虽然像我这样的老司机用不着,因为老司机通常起飞以后就直接飞出去,只要有GPS信号记录起飞点,回来时再用遥控器上的快捷键一键返回,回到附近之后开始手动降落,最后空手抓飞机,实现降落。(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但另一方面精准降落对新手非常实用。在起降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比如爬山时的山路),避免了降落的大幅偏差导致的意外情况。但是要实现精准降落的话,还是得老老实实按照说明书来进行。同时一定要观察周围的飞行环境起飞前设置合适的返航高度。多练习几次,待顺手后,相信也能像老司机一样,手动控制自己想起飞想降落的地点,那才是真正的随心所“御”。
2025-05-06 11:26
2025-05-06 11:05
2025-05-06 10:57
2025-04-30 11:19
2025-04-30 11:18
2025-04-29 14:05
2025-04-29 13:46
2025-04-29 13:44
2025-04-28 13:44
2025-04-27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