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不仅馈赠给我们许多资源,也带来不少考验,例如长期铺设在室外的输电线路和绝缘子就难逃雨水的侵蚀。每年电力行业约1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中,有73%资金投放在硬件设施建设。为保证硬件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量变电设备的升压线路和降压线路,乃至整个电力线路系统都有定期巡检的需求。这项看似单一的任务,让中国电力行业倾注很大心力。
我国长期依赖人工进行电力线路的巡检作业,通常,每100公里的输电线路巡检需要160个工时,即要在一个工作日完成100公里的线路巡检,至少需要20位巡检人员。别忘了,高压输电线路有不少都架设在深山老林和崇山峻岭之间,意味着巡检人员的工作面临极大的危险隐患。
为了更快实施作业,早期电力行业引入直升机来巡视电力线路,还曾经引入过飞艇巡检,这种方式实际可操作却相当有难度。首先,当工作人员对电线杆、刀闸、铁塔、高压导线、变压器、绝缘子等设备巡检时,主要是以纸质形式保存巡检记录,这种记录方式一来需要携带大量的资料,加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对资料收集汇总及后续处理分析带来了不便。而且出于安全考虑直升机不能靠的太近,巡检人员只能借助辅助工具,通过肉眼进行观测,首先不便于巡检资料的可视化备份及内部交流学习,其次对巡检人员的技能水平也具有很高的要求,准确性难以保证。不仅如此,直升机造价、巡检成本极高,无法保证足够的巡检频次。
直升机巡检,风险系数高,巡检效果差,成本极高。
1995年英国就最早将无人机用于电力巡检中,凭借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起飞降落对环境的要求低、自主飞行、可空中悬停、载荷丰富和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多旋翼无人机在线路巡检中承担越来越多的工作,不仅能够发现杆塔异物、绝缘子破损、防震锤滑移、线夹偏移等缺陷,还能够发现金具锈蚀、开口销与螺栓螺帽缺失等人工巡检难以发现的缺陷。
无人机操作人员表示使用多旋翼无人机进行电力巡线,对于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悬停精准度以及图传效果都要求很高。无人机挂载云台后,无人机重量增加,惯性变大,经验不足的操作人员很容易失去对飞机的控制,甚至有可能出现“撞塔”事故。
云台增稳是无人机的关键技术之一,云台抖动会影响拍照、视频的效果,影响作业效率。想象下同样30分钟以内的续航时间,由于云台抖动造成需要重复进行同等航线飞行,会增加多少倍的工作时间。目前电力巡检除了需要能自由搭载高像素可见光相机以外,还需要满足能快速替换热成像相机等多种应用的可能。且还需要能满足航拍时的画面有全方位的稳定,保证画面清晰稳定的需求。一体化的云台设计会更容易满足电网的需求。在这一点上,大疆的禅思系列云台算是系列比较完整的产品。特别是近期刚上市的Z3变焦云台,除了可见光、热成像以外又多了一个变焦产品。
2025-02-19 10:25
2023-09-22 16:12
2021-10-24 17:32
2021-10-24 17:31
2021-10-24 14:21
2021-10-23 11:29
2021-10-23 11:25
2021-10-23 11:24
2021-10-23 11:19
2021-10-23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