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异性能编辑
“暴风雪”号在某些技术方面优于
美国的航天飞机,主要表现在:
(1)航天飞机上的主发动机是在“能源”号火箭上,大大地减轻了航天飞机的入轨重量。虽然它比美国的航天飞机略大了一些,但它的重量反而减轻了约5吨,这样就可以多装一些有效负荷。
(2)“能源”号火箭可以一箭多用,既可以发射航天飞机,也可以发射别的航天器,适应了当时苏联太空军备竞赛的需要。而且“能源”号火箭可以分段回收,重复使用,提高效益。
(3)“能源”号火箭一、二级均采用液体推进剂,因而火箭的可靠性较高。而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万一发生故障,可用自身的机动发动机使航天飞机进入较低的轨道或立即返回发射场,大大提高了航天飞机的
安全性能。
(4)“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上虽然没有主发动机,但有两台小型机动发动机,着落时如果第一次着落不成,还可以像普
通飞机一样拉起来,再次进行着落,安全性能比较高。
(5)“暴风雪”号在轨道运行时,完全依靠无人自动驾驶,其技术难度更大。
惨淡收场编辑
1988年首飞后,用于暴风雪计划的资金濒临耗尽:仅仅是开发航天飞机系统本身就花费了13亿卢布之巨,整个项目的开销超过了200亿卢布。而苏联当局也逐渐考虑起庞大的投资
![]()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与发展航天飞机带来的益处之间的关系。暴风雪计划在某种意义上加速了苏联的瓦解;而苏联解体后,昔日的计划更是彻底失去了经济支持。1991年,苏联军方停止了对该计划的拨款支持。1993年,暴风雪航天飞机机身的设计者,莫尔尼亚联合体被迫承认,暴风雪计划就此结束。他们希望能够转向开发其他小型航天设备,但因资金不足,只能作罢。
自1988年至今,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没有再进行过太空飞行,和平号空间站只能利用一次性飞船和美国航天飞机作为往返工具。按原计划,第二架航天飞机将于1991年首飞,第3架则是在1992年建造完成,而首次
载人飞行将在1994-1995年间进行。但由于政治和经济原因,这一切都没有实现。所有航天飞机只能存放在库房中,任灰尘飞扬,仪器老化。而未完工的两架则已在90年代中期被拆解。
2002年,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中可以飞行的一架连同能源号火箭一道,因拜科努尔的厂房坍塌而被摧毁。至此
![]()
暴风雪号模型机砸毁暴风雪计划在凄凉惨淡中彻底终结。
坎坷命运编辑
2008年3月,
德国一博物馆以1000万欧元的价格购得一架苏联暴风雪航天飞机。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曾经是苏联
航空工业的一大骄傲,然而,令无数
俄罗斯人感到万分沮丧的是,其中一架最后的归宿地却是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德国施派尔(Speyer)城--当地的技术博物馆已经以1000万欧元的价格购得了一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施派尔城技术博物馆馆长赖耶尔表示,他们其实早已做出了购买“暴风雪”号的决定。但这一决定的实施过程却并不简单。曾负责研制这架航天飞机的俄“闪电”科学生产联合公司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从其身上“捞钱”。“暴风雪”号先是被运到
澳大利亚进行展出,但澳方并未向“闪电”公司支付事先承诺的费用。在经历了多次波折后,“暴风雪”号终于在位于波斯湾的巴林找到了一个临时的“栖身之地”,“闪电”公司重新获得了对这架航天飞机的支配权。经过谈判,俄方终于同意以1000万欧元的价格将其出售给德国人。不过,被运往德国的“暴风雪”号并不是于1988年11月15日飞向太空的那艘,而是与后者在尺寸和性能上几乎完全相同的试验模拟机,正式编号为“BTS-02”。前苏联曾利用该机实施过多次自动和手动模式下的滑跑、起飞和降落试验。“BTS-02”总共完成了24次飞行,累计升空时间为8小时。俄方代表对这笔交易相当满意。“闪电”公司一负责人表示,德国人完全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他同时透露,“闪电”公司正考虑重新启动可重复使用宇宙飞船的生产工作。当然,新产品将不会是“暴风雪”的简单复制品。德国施派尔城技术博物馆馆长介绍说,购买“暴风雪”号花费的1000万欧元不仅包括了运输费用,而且还包括为其修建专门机库的开销。机库的建造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之中。按照计划,运送“暴风雪”号的货轮将于本月底抵达
荷兰的鹿特丹港。之后,航天飞机将由陆路运抵目的地。据悉,长度达36米、发射重量超过100吨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将成为施派尔城技术博物馆中最大的展品。“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大小与普通大型客机相差无几,外形同美国航天飞机相仿,机翼呈三角形。机长36米、高16米,翼展24米,机身直径5.6米,起飞重量105吨,返回后着陆重量为82吨。它有一个长18.3米、直径 4.7米的大型货舱,能把30吨货物送上近地轨道,将20吨货物运回地面。头部有一容积70立方米的乘员座舱,可乘10人,设计飞行寿命100次。
建造数量编辑
苏联总共建造过5架用于开展飞行活动的“暴风雪”航天飞机,分别为:
项目编号:1.01,“暴风雪”号--是苏联唯一一架进行过自动驾驶模式下太空飞行的航天飞机,于2002年5月12日被完全拆解。所有权归哈萨克斯坦。
项目编号:1.02,“小鸟”号--原计划用于实施第二次自动驾驶模式下的太空飞行并与“和平”号空间站实施对接。所有权归哈萨克斯坦,被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博物馆收藏。
项目编号:2.01,至停工前只完成了30-50%。
项目编号:2.02,只完成了10-15%。
项目编号:2.03,未完工便被拆毁。
除此之外,苏联还建造过8架测试模型,用于进行各种验证活动,德国博物馆此次购买的便是其中的一架。由于在资金方面遭遇巨大障碍,俄罗斯于1993年最终取消了有关“暴风雪”航天飞机的一系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