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大疆有钱,哈苏有逼格,但与无人机无关

2015-11-09 21:15 性质:转载 来源:雷锋网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我打这些比方的目的是——你得理解,向哈苏的客户推销大疆,有可能让哈苏流失客户。不过你可以向大疆的客户推销哈苏,虽然我觉得他们对索尼可能更感兴趣。

三、专利共享。

  有人把大疆投资哈苏,与小米收购Segway相比,颇有中国公司扬眉吐气的意思。但这两者完全不是一码事。

  小米首先是有生态链公司Ninebot生产平衡车,然后才有收购Segway全盘接收其专利与市场。而且半年就利用Segway的专利做出了1999的双轮平衡车——从实际体验来说,比乐行2013年发布的卖7999的平衡车性能好出一个数量级。

  但大疆投资哈苏可能不会有这样的建树。在模型领域有一个可以对标的案例,玩动力模型的玩家应该都有所耳闻:殿堂级的日本模型品牌KYOSHO已经全资收购欧洲模型品牌Team Orion有十多年了。这十多年里,Team Orion基于欧洲专利法规未向KYOSHO开放任何专利,也没有形成有效的产品协同开发。最后两者的关系就像是专属供应商,以及品牌联署。而近些年来KYOSHO也是每况愈下,Team Orion的姿态则是摊手“怪我咯”。

  与欧洲(尤其是非英语国家)的公司打交道,试图在专利、客户、市场渠道等方面实现融合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而大疆和哈苏面向的都是专业市场,这带来的麻烦会更多。

  听完上面的故事你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大疆要在公告里强调“哈苏和大疆继续各玩各的”。因为与欧洲公司打交道,贸然宣布任何合作的方向都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纠纷。

  所以大疆与哈苏专利共享这件事,在可预见的未来,发生的概率很小。

四、大疆不(怎么)玩无人机了。

  这是一个颇为大胆的猜测,但是我仔细阅读了大疆的公告。公告里引用汪滔的话说:“……将进一步拓展影像技术的疆界。”

  注意,不是航空影像,而是影像技术。似乎可以理解为,这件事“可以”与无人机无关。

考虑到大疆今年来发布的包括专业级和消费级手持云台,以及自主开发4/3画幅的相机。大疆豪不掩饰自己在专业影像领域的野心。

  但客观上,无人机在专业影像领域扮演的角色是很有限的。大疆要在这个领域深耕,需要更多的影像设备产品,从周边产品到核心产品。

  更重要的是,大疆需要让自己的客户意识到,自己是做影像工具的,而不仅仅是做无人机的。

如果大疆需要一系列事件来让大疆逐渐改变自己的品牌定位。加入哈苏董事会,是个不错的开始。毕竟,首先你得进入这个圈子。而且,松下、索尼、佳能、尼康大概应该是不会让大疆入阁的。

  不过,这样一来,哈苏也就是块招牌而已。

大疆面临的微妙局面

  分析完以上四种可能性之后,估值百亿美金的大疆,面临的局面有些微妙。

  2013年大疆推出Phantom 2,2014年大疆推出Inspire 1。这两款产品毫无疑问是颠覆性级。大疆也由此建立了技术超越竞争者两年以上的同业认知。当然,那也是大疆的资本吸引力爆发的时候。

  但受限于客观技术条件与市场开发进度,Phantom 3的技术升级远不如Phantom 2推出时那么具有革命性(事实上,大部分技术是从Inspire上降级部署下来的)。

  技术升级的放缓——当然,也可以说是在技术细节上的深耕。客观上正在给其他无人机创业者以机会。

  大疆无人机产品的定价梯度,客观上已经把3000元以内的无人机产品市场放弃了。但其他创业者苦于技术差距太远,还不能在这个价位内做到逼近大疆产品的体验。

  但时间会磨平一切。如果大疆不能跑得像以前那么快,那么有分量的挑战者很快就会出现。

  也许客观上会有通用技术的瓶颈(比如电池),也许主观上技术投入与市场规模扩张不成比例。但是身为先行者和领导者,这种被挑战的情况是一定会出现的。

  上面这些话听上去有点唱衰大疆的政治不正确。其实我想说的只是,投资哈苏这件事,真的对大疆,尤其是大疆的消费者,没有任何帮助。

  我唯一不认同大疆的一件事是:

  大疆成功的把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操作的工具易用化廉价化普及化,但大疆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认为航拍就应该是专业人士操作的活动,并反对比大疆更廉价的无人机产品。

  而哈苏,是一个只有少数人,少数专业人士消费得起的品牌。

  你知道我想说什么。

123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