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关于征集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通感一体低空网络 参考架构》等团体标准参编单位的说明

2025-07-25 10:34 性质:转载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认低空经济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赋予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认低空经济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赋予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升级,低空经济已经成为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综合性强、引领作用突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融合经济形态,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低空经济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团体标准的技术优势,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标准工作计划,决定开展《通感一体低空网络 参考架构》(计划号:T/ZGCMCA 20-2025)、《低空多源异构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技术规范》(计划号:T/ZGCMCA 021-2025)、《低空经济能源领域典型应用场景分类及技术要求》(计划号:T/ZGCMCA 022-2025)三项标准的研制工作。

标准的主笔单位分别为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号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低空经济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联合北京中标政联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组织发起。本系列团体标准是制定标准, 2025 年 5 月 13 日由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正式通知开展研制工作。现面向全国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国央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及产业链上中下游代表性企业征集标准参编单位,诚邀各单位积极参加。

具体情况和要求如下:

一、标准编制范围

《通感一体低空网络 参考架构》

标准规定了建立通感一体低空网络的参考架构,明确网络的组成、功能、接口和协议等,为通感一体低空网络的设计、建设、运维和应用提供指导,促进通感一体低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广。本标准适合通感一体低空网络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和管理等相关领域,受众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低空通信设备制造商、感知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网络运营商、飞行器制造商、低空应用服务提供商以及相关的科研机构和检测认证机构等。

《低空多源异构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低空场景下视觉、光学图像、红外热成像、无线电侦测等多源异构传感器环境信息全面采集与整合及数据融合与智能处理,包括时空对齐与特征融合及噪声过滤与异常检测,并对系统容错与鲁棒性增强提出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低空经济场景下,无人机、无人车、地面固定/移动监测站等多平台搭载的异构传感器所生成数据的融合处理,可为低空智联网、智能交通应急响应、城市管理等领域的跨平台协同决策与信息分发提供技术。覆盖交通管理、安全监管、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等低空场景,并延伸至国防、能源、应急等关键领域,旨在通过统一技术规范解决多源数据融合难题,推动低空产业规模化发展。

《低空经济能源领域典型应用场景分类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提出了基于能源行业属性和作业任务类型的典型应用场景分类体系,明确分类逻辑与划分方法。规定了能源领域低空无人系统选型与性能、任务载荷配置、通信链路与数据传输、作业流程与运行安全、平台系统接口与数据互通等技术要求,并明确了验证方法与评估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低空无人飞行器为代表的低空无人系统在能源行业典型场景中的应用与技术规范制定,覆盖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等子行业的巡检、监测、应急、运维、安防等业务环节。本标准不适用于军用航空器,也不适用于有人航空器(如直升机、eVTOL)作业场景。

二、标准编制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低空经济作为全球产业变革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产物,已从概念构想跃升为新兴产业的核心赛道。2021 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 写入国家规划,标志着低空经济产业正式纳入国家战略框架。此后,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与生物制造、商业航天并列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将其定位为 “新增长引擎”,明确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作用,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 年)》更是给出了明确的发展路线图和万亿级市场目标。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培育壮大低空经济”,并首次将其与“安全健康发展”主基调结合,显示出国家对低空经济产业规范化发展的重视,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地方政府如深圳、北京、成都、长沙等城市也先后出台专项规划。

根据工信部和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2023 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已达到 5059.5 亿元,同比增速高达 33.8%。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预测到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5 万亿元,到 2035 年有望达到 3.5 万亿元。在低空经济领域,我国显著的优势在于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制造业生态、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强大的政府动员能力和高效的产业政策执行力,依托于在消费电子、新能源等领域建立的完整产业链。与此同时,欧美正通过统一的、顶层设计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来构建竞争壁垒,我国应快速推进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以争取国际对等互认,是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国家层面尚未出台针对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及统一标准,各地处于自主探索阶段,如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规划等。截至2025 年 6 月,我国低空经济领域虽有国标 54 项、行标 79 项、地标120 项,但国家及省级层面的标准体系建设仍远落后于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标准、系统平台、数据处理、飞手资质标准、适航认证标准等关键领域存在系统性缺失。

此系列标准的编制旨在统一技术规范,推动低空经济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的深度整合,打破数据壁垒,解决多源异构传感器数据格式、接口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实现跨系统数据互联互通,通信与感知功能的融合框架,避免设备兼容性差导致的系统割裂。同时,明确能源领域无人机性能参数,统一设备选型与数据接口。推动产业协同,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打通“数据采集-传输-融合-应用”全链条,促进传感器制造商、通信设备商、能源企业等跨行业协作。

此三项标准的研制,有助于减少技术规范缺失导致设备兼容性差、重复建设、安全风险突出,推动产业健康发展与商业模式推广。是应对国际竞争与保障自主可控的必需,避免在欧美主导的国际标准中受制于人,助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低空市场竞争,并确保涉及国土安全领域的技术主权的保障。还可以支撑万亿级市场规模化应用与政策落地,为地方低空基建规划、企业服务采购提供明确技术门槛,释放巨大市场潜力,推动低空经济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本系列标准研制和实施,是落实国家低空经济战略部署的关键支撑。不仅填补相应标准空白,完善低空经济标准体系,为政府监管、产业规划和适航认证提供依据,还可以驱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引导国产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发展,并为“无人机即服务”等商业模式铺平道路,显著提升行业效能。

三、参编单位要求

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的低空通信、感知设备制造商、无人机(飞行器)研发与生产企业、系统集成商、网络运营商、低空应用服务提供商(物流、巡检、城市空中交通等)、能源企业(电网、新能源、油气、矿业公司及能源基建单位)、行业主管单位及第三方适航认证与检测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以及适用领域的研发人员、应用人员、项目工程师、项目经理等与此标准规范适用相关的从业人员均可参与编制。

四、参编流程

1. 盖章并提交标准参编申请表(见附件);

2. 签订协议;

3. 加入标准编制组。

五、标准编制组联系人

程海艳 18701384363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