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RR 2025 圆满收官
当灾害突袭,谁是“天降神兵”?
在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的指导下,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期间,十大航空应急救援场景正式发布。从“吹哨人”灾情预警到“诺亚方舟”空中医疗,从“神行太保”极速投送到“顺风耳”通信中继,这些“硬核”科技将彻底改写应急救援新图景。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马坚泓
“要不断壮大航空应急救援产业,提升航空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书记 程鹏
“联盟的成立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在应急领域的重要实践,将推动低空经济与应急救援深度融合,为区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在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马坚泓和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书记程鹏等领导的见证下,十大场景正式亮相。
十大场景·硬核解读
以下场景均由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上海市经信委指导发布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桂余才发布航空应急救援十大应用场景。
场景1:灾害预估和灾情评估的“吹哨人”。
在地震、洪水、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森林火灾及爆炸、危险化学品事故、建筑物倒塌等灾难发生后,航空设备可快速穿越障碍,评估灾情,为救援决策提供依据。
场景2:搜救行动的“尖兵利器”。
在山区、丛林、海上与极地、高原、沙漠等特殊环境中,航空设备可冲锋在前,发挥其特有功能,精准定位、寻找落难、受灾人员等目标。
场景3:森林火灾扑救的“及时雨”。
无人机可用于森林火灾的监测、预警和早期扑救,携带灭火弹或喷水装置进行灭火作业。直升机则可通过挂桶运水、空投物资装备等方式,对大面积森林火灾进行有效扑救。
场景4:水上救援的“天兵天将”。
在海上或内陆水域发生事故或人员落水时,直升机可快速抵达现场,进行空中侦察和定位,空投救生器、救生筏及利用救援吊篮、救援吊带等营救落水人员。水上无人机也可用于搜索和辅助救援。
场景5:高层救火的“蜘蛛侠”。
航空器/无人机可携带灭火剂飞至高层协助灭火,直升机也可通过吊运设备或人员进行救援,弥补地面消防设备在高楼灭火中的不足。
场景6:物资紧急投放的“神行太保”。
必要时物资快速投放,特别是在交通不便或难以到达的地区,如偏远山区、孤岛等,航空应急救援可快速投放食物、水、急救包、药品等紧急物资,为受困人员提供生命支持。
场景7:空中医疗的“诺亚方舟”。
可提供空中医疗支援,对于危重伤病员,直升机和具备医疗运输功能的无人机能够快速将患者从事故现场或偏远地区转运至医院,缩短救治时间,提高生存率。
场景8:安全巡检的“千里眼”。
航空器搭载摄像设备,深入灾害现场或事故区域上空进行实时侦察和监视,获取实时讯息,辅助优化救援策略;平时可对环境场所、基础设施设备及密闭空间、地下管线等进行悬空巡检。
场景9:通信中继的“顺风耳”。
当灾害导致地面通信中断时,无人机可作为移动通信中继站,搭载通信设备升空,恢复通信联系,确保救援指挥的顺畅进行,实现救援队伍、指挥中心和受灾群众之间的信息交互。
场景10:野外照明的“太阳神”。
无人机可搭载大功率照明设备升空悬停,在电力中断地形复杂的事故现场、荒郊野外及茫茫水域,保证良好照明环境,支撑救援行动。
作为长三角应急管理协同发展的核心成果,这一体系由政府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汇聚瑞金医院、联合飞机集团等顶尖单位,目标直指“全球航空救援创新策源地”!
活动现场,长三角航空应急救援产业联盟宣告成立,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局长万向东为联盟揭牌。
长三角航空应急救援产业联盟
作为长三角应急管理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
助力长三角打造全国航空应急救援实践标杆
为全球灾害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当日,与会领导和嘉宾在博览会航空应急救援专区,参观了最新技术成果与应用示范。随着联盟的深化运作与场景落地,航空应急救援必将在保障城市安全、提升治理效能中发挥更大作用,开启长三角应急事业的新篇章。
2025-07-11 10:54
2025-07-11 10:52
2025-07-11 10:41
2025-07-11 10:40
2025-07-10 16:03
2025-07-10 10:33
2025-07-10 10:32
2025-07-10 10:32
2025-07-09 16:30
2025-07-09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