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科技赋能 新农人圆了“腾飞梦”

2022-02-10 10:31 性质:转载 作者:晋中新闻网 来源:晋中新闻网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艳阳之下,无人机轰鸣着飞上天空。广袤的田野里,“新农人”借助科技力量实现腾飞的梦想。“飞起来了,飞起来了!”2月7日(正月初七)上午,在太谷区任村乡小谷...

艳阳之下,无人机轰鸣着飞上天空。广袤的田野里,“新农人”借助科技力量实现腾飞的梦想。

“飞起来了,飞起来了!”2月7日(正月初七)上午,在太谷区任村乡小谷村村口一片平阔的耕地边,4岁的小辰旭拍着小手蹦得老高。

原来,太谷飞达植保专业合作社正在组织“飞手”进行集训。只见身着橙色工作服的“飞手”一字排开,在年轻“飞手”的操控下,一台无人机稳稳地升向空中。

队伍正中,合作社负责人王伟一边关注空中无人机的飞行状况,一边讲解:“T30空载飞行24分钟左右,满载飞行10分钟,电池电量剩余15%时必须落地……”。

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王伟是一名典型的“新农人”。他毕业于长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信息安全专业,曾任西安中兴精诚通讯有限公司四川地区SDH、数通、PTN三大产品经理,近几年回乡创业,投身农业生产建设。

王伟的“合伙人”杜志鹏,也是一名有经验、懂技术的“新农人”。除了具备植保飞防专业知识和技能,他还是高级农艺员,有设施蔬菜管理技术和多年农资农技科学使用经验。“操控无人机必须有文化、懂技术”,杜志鹏介绍,飞达植保合作社是一支年轻的“新农人”队伍,平均年龄35岁。

王伟介绍,回乡后一直在校准创业方向,后来把目光对准前景广阔的无人机。2018年,他参加省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组织的SIYB创业就业培训、慧飞农业植保无人机培训、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组织的植保无人机培训学习,积累了实操经验。“2019年春天,粘虫大面积爆发,周边村的玉米、高粱眼看收成不保”,王伟于是从山西农业大学租了架无人机,为村民喷施农药。

虫害迅速蔓延,农大的无人机无法长期租用,王伟萌生了购进无人机的想法。6月30日,以7万元购进第一台无人机。到10月20日收工时,共计作业8000亩,毛收入15万元。

2020年5月14日,王伟和杜志鹏牵头成立太谷飞达植保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两名成员到如今的36名,培养“飞手”10人,其中王伟和杜志鹏为“高级飞手”。无人机也增加3台,购进了测绘无人机P4R、建成高清图形工作站,可以独立承接并完成飞防植保任务。

相比人工喷施农药化肥,无人机适用范围广,喷施精准,省时、省力、省材料。

布袋庄村村民武利福是玉米种植大户,与合作社有长期合作关系。他算了一笔账:“以7亩玉米地喷施除草剂为例,人工喷施需除草剂7瓶,40分钟完成,加雇工费一共280元。无人机喷施用药5瓶、用时7分钟,费用180元。”

精准喷施源自精准的测绘。作业前,由测绘无人机提前测绘,用图形处理器一键生成高清地块信息,根据图形信息设计航线,达到精准喷施的目的。王伟指着图形处理器介绍:“地上的树、电线杆的高度,一清二楚。”

在合作社的作业记录本上,有每次作业的时间、地点、面积、用药情况等。作业3天后进行效果回访、定期总结经验……规范化建设,为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020年收入20万,2021年收入48万。”王伟介绍,今年合作社将继续购进设备、扩大规模,广泛开展农田规划、作物监测、病虫害防治、农事管理等业务,助推现代化农业提质增效。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