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无人机+机器人”在输电巡检中C位出道

2021-04-30 17:23 性质:转载 作者:哈尔滨新闻网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2019年4月2日下午,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在对220千伏输电线路进行日常无人机巡检时发现,松肇甲线设备原件出现缺陷。输电运检中心智巡技术负责人于洋...

2019年4月2日下午,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在对220千伏输电线路进行日常无人机巡检时发现,松肇甲线设备原件出现缺陷。输电运检中心智巡技术负责人于洋操作机器人迅速到达故障点,在没有停电的情况下,机器人仅用15分钟完成了故障抢修,避免了停电作业给沿线企业、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这是高寒地区首次使用智能机器人带电处理输电线路设备,开启了高寒地区“无人机+智能机器人”输电巡检新模式。

于洋现任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智巡技术负责人,负责303条220千伏及66千伏输电线路的无人机智能巡检任务,覆盖3.9万平方公里供电面积。作为老输电巡检人,他也曾爬冰卧雪、翻山越岭巡检输电线路。进入智能时代,于洋带领他的团队,钻研无人机自动化精细巡检工作,目前,他的团队拥有16人、无人机20多架。

“老巡检”手把手传授“鹰眼”巡检技术

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多在野外,电压等级高、危险性大,为找到一个故障点,常常需要行走十几公里。尤其到了汛期,遭受洪水区域的线路巡视和紧急事故抢修更是危险。

于洋凭借掌握的无人机飞行技术及多年输电一线工作经验,将无人机应用于输电线路的巡视、检修和应急抢修等方面。

2015年,哈尔滨供电公司在政策、资金以及技术应用方面给予于洋团队大力支持,哈供电公司“无人机航模兴趣小组”成立,从最初只有6人到现在有16名飞行骨干力量的“创新工作室”,他们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小组成立之初,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黑龙江省航模协会教练员资格。”于洋说。

于洋把一个个理论知识由浅入深“编辑”成大家都能理解的通俗语言形式,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逐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截至目前,已有四期培训人员圆满结业,累计为150多名员工培训专业技能、培养多位UTC教员和AOPO机长、培养飞巡人员近70人。

应急飞巡100多次,累计发现缺陷700多处

2018年防汛期间,由于环境因素导致一些线路无法依靠传统人工巡检,于洋带领的无人机团队在特殊输电线路巡检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高质量完成了66千伏利呼、利刚线等多条线路的特巡工作。

自2018年7月10日开始,“创新工作室”无人机小组分成两队共6名成员对7条线路进行巡视。无人机巡视通过GPS实现高空自动定位和姿态控制,并通过机上高清影像系统和机上传感器设备实现“地空”双向互通。巡视人员可以在地面对所巡线路360度全方位拍摄和录制视频,便于及时观察所处输电线路、杆塔周围的汛情,确保运检室组织人员第一时间对线路开展消缺处理。

自于洋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工作室成员累计飞行2930余架次,飞行里程4225公里,编组出勤1630人次,飞行训练2400余小时。于洋组织成立的哈尔滨供电公司专业飞巡班组完成了数千公里的无人机巡检和培训工作,应急飞巡100多次,累计发现缺陷700多处,所辖线路跳闸率“零”,智巡设备完好率100%。

2020年,新冠疫情袭来,在严格执行防疫要求的前提下,于洋带领团队完成通道自动化飞巡3713基,飞行里程1856.5公里,精细自动化飞巡842基。执行工作单78份,飞行1288架次,飞行时长16600分钟,彰显了新时代电网巡检人新形象。

编写高寒地区无人机巡检标准规程

于洋结合北方供电工作经验,编写了高寒地区输电多旋翼无人机巡检标准规程及15项管理制度,内容涵盖了无人机驾驶人员培训、无人机树障巡检标准化作业、高纬度地区无人机飞行作业、无人机精细化巡检标准化作业、低温环境下设备预热保温、设备维修保养、无人机出入库管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完善各项制度规定,保证了无人机安全高效作业。于洋还参与编写了国网设备部无人机巡检指导手册等重点工作、编写各类技术标准规范与专利20余项。

参加工作以来,于洋多次获得省市供电公司表彰,多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获得黑龙江省QC大赛银奖、公司级创新管理成果奖,出版专业规程两册。于洋用自己多年始终如一的刻苦钻研,与哈尔滨这座城市同向同行,守护万家灯火,书写着智能巡检新篇章。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