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秋到塔里木,他们在棉田飞无人机

2020-10-23 09:08 性质:转载 作者:李志浩、张钟凯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新疆产棉大县尉犁县“新农人”西热艾力·尼加提和祖力亚尔江·尼加提兄弟俩在棉田地头操作农业植保无人机。新华社记者 李志浩 摄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22日电(记...

新疆产棉大县尉犁县“新农人”西热艾力·尼加提和祖力亚尔江·尼加提兄弟俩在棉田地头操作农业植保无人机。新华社记者 李志浩 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22日电(记者李志浩、张钟凯)秋入天山南北,中国棉花主产区新疆3700余万亩棉田迎来丰收。得益于近年新科技在中国农业领域的应用,棉花这一新疆最重要经济作物的种植正变得越来越“酷”,吸引着愈来愈多中国年轻人从城镇进入农田。

一个月前,31岁的西热艾力·尼加提和27岁的祖力亚尔江·尼加提第一次走入家乡——新疆尉犁县的棉田劳作。兄弟俩的劳作只需一部手机、一架农业无人机和一台柴油发电机,不再像父辈一样肩扛农具、头顶烈日,在棉田深处艰难挪步。

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北部的尉犁县,是新疆南部重点棉花产区。白绒绒的棉花,在近40年里发展成尉犁县支柱产业,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

虽然生在棉花大县,但兄弟俩同许多中国城镇长大的“80后”“90后”一样,对农业并不熟悉。哥哥西热艾力大专毕业后,在乡镇政府工作,弟弟祖力亚尔江获得学士学位后,怀揣创业梦想,进入尉犁县一家企业工作。

家庭并不富裕,要供养父母,要照顾正读初中的三弟,还要攒钱筹备未来的婚事,兄弟俩感到了肩上的压力,决心用奋斗过上更好的生活。直到今年9月,全县百万亩棉花即将成熟,兄弟俩听说用无人机给棉田喷施脱叶剂需求量很大,一番考察,动了心。

千百架农业无人机翱翔在棉田上空、为棉花进行植保作业,这是近几年在尉犁县出现的全新景观。而这一新鲜事物的出现,与新疆农业的发展变化有直接关系。

在新疆产棉大县尉犁县,一台农业植保无人机在为棉田喷施脱叶剂。新华社记者 李志浩 摄

仅十年前,6.9万人口的尉犁县每到棉花吐絮时,都会迎来超过全县人口规模的外来务工大潮。那时采摘棉花全靠手工。而今,随着新疆农业升级迭代,高低不平而细碎分散的农田“成长”为规模化、高标准大田,密集劳动逐渐被高效大型机械取代,尉犁县已有九成棉田采摘由机械完成。

机械取代人工采收,催生了棉花脱叶的需求。只有提前两周对棉花进行脱叶处理,才能避免在机采时混入棉叶,影响棉花品质。农业植保无人机凭借快捷、智能、省药省水的优势,在几年内“征服”了新疆棉田。

站在地头,哥哥西热艾力手持手机,面前千亩棉田的数字地图显示在屏幕上。手指轻轻一点,无人机自动规划航线,从起飞、作业,到最后返航,全部自动化,兄弟俩要做的只是为其更换电池和药箱。

新技术应用,带来了农田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也催生了新的职业。从9月10日拥有人生第一台农业植保无人机开始,兄弟俩正式成为农田“新人”,并决心未来要长期跟农业打交道。

为什么愿意长期和棉花打交道?弟弟祖力亚尔江用数据说话,棉花除了可以喷施脱叶剂,还需多次打药,而无人机可以承担这一任务。棉花一个生长季平均需要5次作业,而无人机每次按照6-7元/亩收费,一亩棉田总共要花在无人机飞防服务的费用就是30-35元。

“全县现有无人机不够用,远远满足不了现有棉田的需求。”兄弟俩很有信心,明年把无人机服务范围拓展到1万亩棉田,届时可以收入30多万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机械管理局统计显示,截至7月,新疆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农业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超过5000台,作业面积逾2000万亩。未来,会有越来越多新疆农民通过棉花,彻底摆脱贫困,改善生活。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