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涛(右一)在智博会上向来宾解说无人机的运用
1982年出生的何涛,担任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无人机班巡检工程师。他扎根平凡岗位,用勤劳的双手发明创造,用坚韧的毅力铸就不平凡的事业,荣获“2020年重庆五一劳动奖章”。
从“包整烂”到无人机发烧友
何涛从小就有着超乎寻常的好奇心,什么东西都喜欢拆开来研究,先是自己的玩具,接着是家里的各类家用电器,拆开的东西大部分都装不回去了,家人都叫他“包整烂”。也正是这一过程,锻炼了他出众的动手能力。
何涛从2008年开始热衷遥控航空模型,2010年接触无人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无人机发烧友。
2015年7月,永川供电公司配备了第一台四旋翼无人机,开始尝试将无人机运用于电力巡检。
何涛得知这一消息后,激动得一晚没睡,第二天一早就找到领导主动申请到一线班组从事无人机相关工作,将爱好与工作相结合。
他顶住家人和同事的不解,毅然来到了生产一线专职从事无人机巡检工作。
他带领两位从未接触过无人机的同事从零开始,将多年来积累的心得体会无私分享给他们,让他们在无人机方面的工作能力迅速提升。并牵头成立了永川公司无人机创新工作站,主攻无人机创新应用,无偿将自己购买的加工设备、无人机零部件用于工作当中。
有“强迫症”的创新达人
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何涛听同事说起输电线路上的空飘物处理时难度较大,还必须停电操作。在随后的几天里,他天天琢磨这个难题,反复思考解决办法,最后想到利用无人机搭载喷火装置对线路上的异物进行带电清除。
说干就干。他自费购买试验所需原材料,花费1个月时间成功制作出首台四旋翼喷火清障无人机,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当年四旋翼喷火清障无人机成功清除线路异物20多处,并帮助开州、璧山、铜梁、潼南、丰都等地的兄弟单位带电清除蜂窝、风筝、气球等线路异物,消除安全隐患。
何涛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觉得四旋翼无人机载重有限、续航太短,于是继续优化设计,制作出了第二代六旋翼喷火无人机,载重及续航时间比第一代有了大幅提升。
在后续的清障作业过程中,何涛发现风速对喷火装置点火成功率影响较大,于是他又继续改进,发明了基于二次点火的第三代无人机喷火装置,点火成功率相对前几代产品更高。
同事都觉得第三代清障装置已经很成熟了,完全能满足日常清障作业,但何涛却说还有改进的空间。
2019年,何涛的第四代清障无人机成功投入使用。第四代产品创新搭载了“矢量”喷嘴,可以在无人机悬停不动的情况下单独操控喷嘴调整火焰喷射方向,清障成功率进一步提升。
其实第一代清障无人机已经能满足基本的清障作业需求,但何涛说:“在创新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喜欢追求完美、做到极致。”
3年时间,四代产品,这位有“强迫症”的无人机“大神”,用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2019年4月,何涛被评为永川区“十大工匠”,10月被重庆市总工会评为“巴渝工匠”。
厚积薄发结出累累硕果
何涛的创新研究并不仅限于无人机专业,他2017年研制的10KV柱上开关遥控操作装置,降低了合环换电时操作人员的安全风险,获得重庆市质量协会QC一等奖、国家电网公司QC三等奖;
2018年研制的10KV开闭所小车开关遥控操作装置,降低了开闭所内小车开关操作人员的安全风险,获得重庆市电力公司QC二等奖。
为了解决手持紫外成像仪拍摄角度受限的问题,2019年他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成功地将紫外设备与无人机系统无缝衔接,“机载紫外成像技术项目”获得全国无人机电力巡检“金巡奖”。
2019年2月22日凌晨,受重庆市公安局委托,何涛携带红外热成像无人机连夜赶赴武隆,协助武隆警方在武隆山区密林中追捕“2·21”杀人嫌疑犯,获得重庆市公安局和武隆区公安局的赞誉。
2019年5月,何涛被永川区人民武装部特聘为无人机教练,参与“渝动·人防——2019城市人民防空演练”,对无人机民兵排进行训练,并创新自制了无人机网枪发射器、无人机拦截网等反无人机装置;在演习过程中成功将携带“爆炸物”的非法无人机进行了捕获和摧毁。
2025-04-11 10:32
2025-04-11 10:27
2025-04-11 10:24
2025-04-11 10:22
2025-04-11 10:00
2025-03-28 11:06
2025-03-28 11:02
2025-03-21 15:36
2025-03-21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