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无人机、机器人派上大用场 农业“黑科技”成为青年创业新风口

2020-05-12 20:45 性质:转载 作者: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5年前的梦,今天终于得以实现,无人机可真是个好帮手啊!”正值春耕时节,安徽省宿州市精松农机服务合作社理事长刘睿心情大好,一方面因为小麦长势喜人,另一...

“5年前的梦,今天终于得以实现,无人机可真是个好帮手啊!”正值春耕时节,安徽省宿州市精松农机服务合作社理事长刘睿心情大好,一方面因为小麦长势喜人,另一方面因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他的“好帮手”是刚购置的一台大疆T20农业植保无人机。在今年的小麦病害防治、鱼塘药剂喷洒中,这架无人机派上了大用场。

“这几天在喷预防小麦赤霉病的药剂,一天喷洒600-800亩不是问题。这要在过去,三五天都搞不定。”刘睿告诉记者。

安徽是农业大省,去年全省粮食总产逾405亿公斤,目前在田小麦约4300万亩。近年来,农业大户、合作社纷纷用上了植保无人机、农药喷洒机器人等“黑科技”,农业生产技术、设备不断升级,为农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农业高科技实际应用效果如何,技术推广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扶持,人才培养如何适应现实需求?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前往安徽省粮食主产区进行了深度调查。

当无人机“遇上”传统农业

农药喷洒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早些年,都是用电动喷雾机器人工喷药,后来改用喷杆机器打药,但“人走在田里容易踩麦,机器也容易压麦,人也有中毒风险”,刘睿他们很为这事发愁。

2015年起,刘睿尝试使用无人机播种,但当时无人机飞控系统不完善,对操作者专业程度要求高。现在,无人机可以自动化导航,播种路径左右偏差在2.5厘米以内,减少了重播、漏播情况,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设定好航线后,机器往返误差约在0.5米以内,飞一次20分钟,用来洒农药能保证不同速度下的药量均匀。”刘睿介绍,使用无人机可以节省农药,正好符合国家降低农药用量的要求。

“据我所知,宿州市内农业合作社共使用无人机约200台。随着控制系统更加高精度、智能化,无人机技术将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他补充道。

与此同时,在安徽阜阳市和淮南市小麦统防统治作业现场,安徽七曜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插拔式植保无人机正在投入紧张的“战斗”。

公司负责人王亚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与人工喷药相比,每架植保无人机工作效率相当于60个劳动力,并可节省30%的农药和90%的水资源,还具有便捷高效、环境条件适应性广等多种优势。

据了解,2004年起,我国开始研究和推广植保无人机,进行产业化探索。近年来,随着无人机设备功能、技术、系统升级,植保无人机逐渐普及。有数据显示,我国工业无人机应用场景较多元且广阔,但应用最多的领域就是农业植保,应用占比达42%。

上一页12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