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资料图
暖阳春日,正值迁徙候鸟“打尖儿”北京的时节,个别人却因任性观鸟给这美好的一幕添堵。据北京晚报报道,在京城多个水域附近,都出现了拍摄飞鸟的无人机,致使鸟群受到影响,一些鸟类甚至因此停止觅食休息,飞离本地。在媒体报道的视频里,一架黑色无人机在大石河上空来回飞舞,刺耳的嗡嗡声甚至盖过了远处孩子们的欢叫。
随着北京生态环境的改善,在郊区水库、森林公园里,奇珍异鸟的身影多了起来,观鸟热随之进一步升温。其中,层出不穷的不文明观鸟行为,成为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先前就有人使用大头针钉住幼虫诱拍鸟儿,导致鸟儿误食钢针;还有人通过折断树枝拍摄高清鸟巢,致使鸟巢失去保护。如今,又有人为了选取绝佳拍摄角度,放飞无人机以抓拍鸟儿姿态。据专家介绍,无人机不仅会打扰鸟群的栖息觅食,还会阻断一些胆小幼鸟的飞行迁徙路线,导致它们掉队。在官厅水库和大石河,进京“打尖儿”的青头潜鸭已一周不见踪迹,其中就不排除人为干扰因素,迫使其向北飞去。可见,无人机拍鸟,无异于赶鸟。往小了说,这是毫不克制,破坏鸟群生活习性;往大了说,就是缺乏生态素养,打破自然平衡。
其实,大多数观鸟爱好者都能做到尊重鸟类的生活习性。北京一名多年观鸟爱好者表示:“朋友们在观鸟时,常常会穿着迷彩服,搭好伪装帐篷,保持好距离,为了不惊吓到鸟儿,就连相机都要掩护好。”这份观鸟时的小心翼翼,与无人机拍鸟的夸张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拍出的照片或有瑕疵,但画面中却流露着护鸟的爱心和温情;无人机或许更能捕捉鸟儿展翅的美丽一瞬,但拍摄者的行为却一点也不美,在画面背后,扰乱自然秩序的污点永远无法抹去。观鸟,本就是怀着感知自然、赞颂生命之心的自发行为。若肆意打破鸟儿的生活习性,岂不违背了观鸟的初心?
无人机拍鸟必须有人来管,其他不文明的观鸟行为也要辅以行政手段加以制止。早在去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就在春季候鸟保护工作会上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引导公众树立文明观鸟、拍鸟理念,不得追逐惊扰野生鸟类;除科学研究等特殊用途外,严禁使用无人机拍鸟。除了政策上的严格规定,还要在巡护和执法上加大力度。例如,通过高科技手段改进巡护技术,给予巡查工作者更多管理权限,密切监控影响鸟类活动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对不文明观鸟行为留下证据,并提高执法效率和惩戒力度。
飞鸟在天空划过的曲线,令人向往着迷。我国地处三条全球候鸟迁徙路线交汇处,是世界上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能够观赏鸟儿迁徙的美景,享受天人共契的乐趣,称得上是一份幸运,应该倍加珍惜,而不是任性破坏。禁止无人机拍鸟,鸟儿才能自由飞翔;人类若想欣赏鸟儿展翅的流动之美,首先要为它们铺好“护飞之路”。
图片由黑豹野保站提供
来源:北京晚报 | 记者 殷呈悦
编辑:殷呈悦
流程编辑:郭丹
2025-04-21 11:03
2025-04-21 11:03
2025-04-21 11:01
2025-04-21 11:00
2025-04-21 10:59
2025-04-21 10:54
2025-04-21 10:49
2025-04-17 15:37
2025-04-17 11:00
2025-04-16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