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会造成一定的浪费,我们可能会为了某个镜头反复拍。 抓拍真的很难,无人机朝车子对冲过去,云台要在零点几秒钟内180°转弯摇过去,这基本上是非常难完成的。
在以往拍摄中,车速是提前商定的,无人机也就正常拍,各方一致配合。 慢拍反摇是容易实现的,快拍反摇是难的,高速的情况下还要反摇镜头是难上加难。
但以往的经验也给了我们一些帮助,我们知道设计怎样的飞行轨迹能让冲突更加明显,同时抓拍到最佳画面,观众也看得更激动。
看回放的时候就知道,导演的坚持是对的,既然是赛车,就该以赛车的状态去拍,高速行驶下车身几乎是悬停在空中,车子一经过,飞沙走石,烟雾拉出老远,这是后期无法给到的真实震撼。
抓拍最大的特点是真实,同时也是最大的亮点,车戏部分更像一个体育片。 这种拍摄手法和拍摄方式都是前所未有的,起码我们未曾遇见过。
而这也让我们觉得,用这样的方式来拍摄,确实是值得的! 这是我们历年来车戏拍的最好的一次。我们用无人机真实的抓拍到了赛车时那种刺激,单看回放就觉得很澎湃。
三、电影的真实与美感
有人可能会问了,如果只是记录,那拍出来的东西还有美感可言吗?
当然,我们也可以拍的很唯美,像《乘风破浪》一样,既有赛车,又有美的一面。 但有些纪录,例如很残酷的、刺激的东西,你不能说他就不美,暴力美学一样是美。
以声音比喻,每个人对声音都有自己的理解。 但最美的声音,应该就是歌手站你对面唱给你听,或者小提琴手在你对面拉给你听,看现场永远比你通过手机或电脑听合成的声音更真实,更美。
在新疆后半部分的拍摄,抛开原来所有的拍摄手法,我们还在思考是否有其他更有创意或刺激或离谱的拍摄方式,试图能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在后期我们基本是以实验性状态在拍, 当然正片中可能会有一定呈现,不一定很唯美,但一定够真实,够震撼。
就像在山路上拍赛车,车道窄,车子高速驾驶相当危险,好几次车子极有可能掉下悬崖。
有时接连几天下雨,车子即便是高速开的飞起,车尾也没有拉烟的效果,灰尘不飞了,石子扬起也看不见了。
赛车也不像我们在城市中看到的车辆那么干净光鲜亮丽,都是邋遢的,车身全是泥巴或灰尘,车前后保险杠被自己快的飞起的速度带起来的石头撞的稀烂的。
这样的情况总是存在,但大家都知道,即使有风险,有意外,我们依然要去展示这个真实的状态。
真实正是本片车戏部分的拍摄基调所在。
它不像《速度与激情》,在绿布前拍摄,后期通过快进加速表现刺激的观感。
《飞驰人生》赛车片段像一部 WRC 世界拉力锦标赛的纪录片,可又不仅是记录,除了有多次拍摄机会之外,还有更艺术化的表现方式,电影拍摄手法,增加了电影元素,让观众觉得这不是一部纪录片,但却以纪录片的形式在拍电影。
归根结底,它还是一部电影。
不过,转场到上海城市拍摄之后就像显得正常多了。 虽然都是夜景, 但相对来说简单不少,跟以往的拍摄手法差不多,演员,跟车,或者在上海宜家那场戏,都是使用无人机 Z1 挂载 RED 8K 摄影机航拍。
这些年我们使用过很多款航拍机,而挂载机器也时常在变,佳能,松下,索尼都用过,而 RED 算是我们相处最久的老朋友了。从2013末年拍摄《小时代3》开始到今天,志翔用过 RED 六款机型。
RED 因为它的高分辨率,高像素,暗部细节表现好,画质细腻,给予后期较大的色彩空间等一系列优势也得到了摄影师、导演的广泛认可。
像这次我们用的是 RED EPIC-W 8K 摄影机航拍,它能以高达 30 FPS 的方式捕捉 8K 全画幅动态画面,提供超 35mm 镜头的拍摄范围。
我们转场到上海之后,航拍更多的是拍摄夜戏,RED 摄影机的暗部表现也给予拍摄和后期很大的便利。这本也是 RED 的优势所在。
四、关于导演:韩寒
我问李毅老师,韩导为何突然想这样拍电影呢?
李老师说,其实当初在拍摄《乘风破浪》时,韩导就很有想法要航拍实拍,但因为我们去的比较急,没有充分的时间做改装定制工作,便使用当时有的设备在拍。
所以即便当时想,航拍这块也是实现不了的。 而这次是因为给予了航拍较长的时间做准备,所以我们能够根据他的要求做定制。
李老师还说,韩导是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他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他想真实地去展现赛车现场及周边所有场景,而我们只能知道他可能大概需要这种感觉,所以会列出 abcdefg 种方案让他选择。
举例说明。
剧本有场戏说:前面有堆草垛子。第一台车撞到草垛子,一甩头开走了,第二台车撞到了草垛子,退回去,继续往前开;第三台车是车尾灯贴着草垛子开走了,那该如何表现这三辆车的车速,同时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呢?
剧本是如此简单。
这三场戏都用了航拍,同一架飞机。 导演只想要这个内容,而我们要去表现区别。
因此在拍摄三台车时,我们是这样进行的:
贴着用车身使用中景拍摄第一台车,表示开的没那么顺畅;大全景拍摄第二辆车,撞过头倒回去再开走需要很长时间;
而第三台车直接采用跟拍的方式,车子一入画,无人机立即跟上去贴着车顶,随车子一块儿甩出去,过程很顺畅。我们从监控画面中也能看到,无人机几乎是贴着草垛子直接甩过去的,而车子一直在画面里。
用三种速度、景别来体现内容。 同样的场景还有很多。
比如说,第一台车子经过森林,第二台车经过森林,同时好几辆车都经过森林。那我们要怎样来表现其中的区别,以及让观众一看就知道哪辆是主演的车呢?
拉力赛只有一辆车在赛场开,只能用一个场景去体现,所以只能在拍摄手法上体现差异。 比如主演的车我们会贴的很近,速度感更强,而拍配角的车时景别就会松些。
而我们除了用之前列出的方式来完成导演想表达的之外,还在不停琢磨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来表现。
这其实也是我们的工作职责。
跟韩导合作两次,尤其这次拍摄《飞驰人生》,我们有种深刻的感受,他会给我们很多发挥,也会指导我们进行创意拍摄。而他对拍电影这种真实的态度,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五、关于摄影指导:白玉侠
《乘风破浪》白老师也在,他是B组的摄影指导,所以这也是志翔跟他的第二次合作。
总的来说,白老师专业过硬,文质彬彬,说话温柔,脾气超好。 在新疆,每天都是他带我们出去航拍,他也超喜欢航拍,经常在现场想自己控云台,玩的不亦乐乎。
在拍摄上,他也站在摄影美学角度给过我们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告诉我们怎么飞既能在快速抓拍到画面的同时,构图更有电影美感和质感。
六、关于航拍:志翔和 Z1
这是志翔带 Z1 航拍机跟组时间最长的一次电影航拍,由于 Z1 的大负载、高速度、满足高海拔拍摄等明显特点对这次的拍摄完成起了较大的作用。
当然,Z1 不只有这三个特点,还有高安全性。动力富余,即便在丢失2个桨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安全飞行。
而上下云台挂载的设计也给电影航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当然,我们也不会止步于Z1的研发,未来还将研发更多更适用于电影航拍的多样化航拍产品,为航拍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希望大家都去影院支持韩寒导演的,这部刺激的赛车电影,感受真实带给我们的力量与震撼。
2025-04-27 11:13
2025-04-27 11:01
2025-04-24 10:38
2025-04-24 10:30
2025-04-24 10:27
2025-04-23 10:17
2025-04-22 13:08
2025-04-22 13:07
2025-04-21 11:03
2025-04-21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