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消防支队在台山铜鼓电厂码头操作无人机,进行海上船舶火灾救援消防演练。(新华社资料照片)
无人机可拍摄溺水者影像,精准空投救生圈,犹如空中守护神。图为湖北消防队演练无人机投送救生圈。(CFP)
北京防汛抢险救灾使用无人机侦察灾情,并将物资运送到灾民手中。(取自北京晚报)
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无人机在作为空拍载体的同时,已经逐渐开始在救援、安全防护等保障民眾人身安全领域中崭露头角,利用无人机的「上帝视角」,许多传统的社会难题都迎刃而解,尢其是在紧急救难工作方面,大陆制造的无人机都参与其中,被广大网友定义为「国货之光」。
前不久,一位65岁的英国登山者在攀登世界第十二高峰「布洛阿特峰」时失踪,大本营的伙伴随即用随身携带的大陆产无人机Mavic Pro发起搜寻,最终在白雪皑皑中发现他的身影,并很快将其从陡峭山坡上救下。这款原本定位于消费级的空拍机,却能在这次意外中发挥「搜救功能」,在海拔8000公尺的高山上创造了生命奇蹟,被广大网友定义为「国货之光」也就不足为奇了。
空投物资延长救人时间
无独有偶,大陆产植保无人机除了能够进行飞防施药作业之外,在关键时刻也能够充当「紧急救援兵」。2018年的雨季,四川绵阳市美丽岛建设工地上有143名工人被困,且暴雨冲垮了河堤淹没了道路,使建筑工地一瞬间变成了孤岛。
岛上断水断电,缺乏物资,当时也无法渡河救援。于是当地政府协调当地植保队,带了三台MG-1植保无人机来,把矿泉水、麵包、饼乾、手电筒及蚊香等物品用塑胶袋装好绑在无人机上,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在1个多小时内把两部麵包车的物资空运到岛上。让被困工人支撑到了三天后水势减缓,再成功搭乘橡皮艇获救。
救火救灾利器减少伤亡
大陆制造的无人机并不总是「兼职」充当「救火队员」,事实上,无人机在专业安全防护领域已应用多年,和传统救援方式相比,利用无人机搜寻失踪人员,或是运送食物、救生衣等急需的物资,不但能够节约宝贵的时间及金钱,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先进技术完成往常难以完成的任务,同时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在黑夜山地搜救中,无人机搭载热成像相机可以快速寻找到失踪人员,而在火灾救援中无人机更是一马当先,提高救援减灾效率的同时,也保护消防人员的安全。
在火灾和危险化学物品事故的救援中,消防员为保护群眾生命财产安全冒着极大的风险。无人机不仅可以率先进入火场获取着火点、风向、水源等现场资讯,也给消防指挥员提供了更全面的现场决策情报。透过高倍数变焦相机与热成像相机透过浓烟勘察现场细节,能为消防官兵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也能更快速地解救被困人员。对于危化物品泄露、爆炸等特殊事故现场,无人机更是不可替代的天空之眼。
2025-04-23 10:17
2025-04-22 13:08
2025-04-22 13:07
2025-04-21 11:03
2025-04-21 11:03
2025-04-21 11:01
2025-04-21 11:00
2025-04-21 10:59
2025-04-21 10:54
2025-04-21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