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博士毅然辞职下海创业,带领高学历年轻团队研制无人机,其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他就是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总经理苏文博。
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全系列飞行控制系统,核心技术较为完整,2017年无距科技研发的“辽”矢量多旋翼和“无距”串列翼两款高端倾转旋翼无人机,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离职创业推掉外省优厚待遇
留沈创业看中无人机领域
苏文博,1982年生于沈阳三代中科院人的家庭,从小就在中科院内长大,2006年考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硕博连读,2012年留所工作。
“一步步当副研究员、正研究员,我曾经也以为这大概就是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了。”苏文博说,而在2015年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在中科院学习工作的十年中,他学习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得他的眼界更加开阔。但他更希望通过做企业的形式将技术运用到产品上,生产出被市场接受的产品。离职去实现自己的夙愿,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
“确实受到外省的招商引资,提出了待遇优厚,创业政策也非常好,但我还是选择留在沈阳。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沈阳人,要为家乡争口气。”苏文博说,辽宁在全国有雄厚的理工类高校,尤其是现在28至35岁年龄段,更有理工科全国首屈一指的人才。
目前,在全国工业制造领域都有辽宁人的身影,苏文博希望无距科技能够成为引导人才回流的平台。
当初之所以选择无人机这个领域,一是因为苏文博以及整个团队一直以来的研究方向就在此,二是看到了无人机的市场前景。“首先我们有11年的技术沉淀和技术积累,其次未来人对空间的使用势必会扩展到空中,那作为空中飞行的机器人,无人机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苏文博解释。
年轻团队27个月就拥有
78项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
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至今也仅27个月。是一家集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无人机整机及无人机大数据监管云系统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有员工17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占比超过65%。目前已申请专利及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达78项。
苏文博介绍,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均来自中国科学院,技术骨干均毕业于国内985院校及其他海外名校,且其中大部分成员曾就职于国内外知名高科技企业或科研院所,在无人机总体设计与飞控系统等方面具备丰富的技术积淀,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无人机专家团队。
团队始终在科技持续创新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刻苦钻研且持续创新,坚持“996”工作模式,每天工作时间早9点至晚9点,每周工作6天。现已攻克倾转旋翼技术难点,自主研发出国际领先、国内首款串列翼倾转旋翼无人机,成功将倾转旋翼技术原理应用在无人机整机,并将其转化成为工业级商品,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为我国无人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无人机6秒加速至百公里
在7级疾风下正常作业
传统的无人机工作时在顶部及其他角度存在视觉盲区。而无距科技团队研发的“辽”矢量多旋翼无人机平台则利用了倾转技术,凭借X型独立旋转旋翼结构,可任意改变飞行模态并保持精准悬停,可实现全向巡检,满足桥梁、隧道巡检等对巡检视角要求高的场合。
昨日,记者现场看到“辽”矢量多旋翼无人机试飞情况。无人机起飞后,地面有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地面站,上面显示着飞机在地图上飞行的轨迹,一旁还有一个显示器,显示空中拍摄的实时画面,地面仅有一人操控遥控器。无人机在空中可前后侧倾,倾转悬停拍摄,最大倾斜角度达45度,还可以前后俯仰定姿悬停,找到更合适的拍摄角度。此外,飞机从0米至100公里瞬间加速仅需6秒钟,从满速到精准悬停的制动距离短至20米。
这台无人机借鉴最快的鸟——游隼作为设计源泉,外形结构设计使其在同等无人机体积条件下,飞行过程中受外力干扰影响降低33%以上,风阻系数极低,可在7级疾风下正常作业。飞行中,无论是何种风向,传感器都会以五十分之一秒的频率进行实时反馈,利用其倾转特性改变动力输出纠正飞行路线,让飞行路线更稳定。
给无人机配“最强大脑”
可远程警告、操控返航
无距科技团队在无人机领域另一项领先技术就是飞行控制系统。“对无人机来说,飞控系统就相当于它们的‘大脑’。”苏文博解释,他们研制的飞控系统无障碍运行时间可达10万小时以上,达到了军用战机标准。
苏文博说,飞控系统对于无人机就相当于“飞行员”,操控者是“司令”,可发布飞行指令,飞控系统接到指令后,自主根据风向、障碍物等判断飞行方式。
团队研发的THEONE-A和THEONE-AH飞行控制系统,就是面向农业植保领域的两款产品,均支持智能检测电量、药量、无缝断点续喷、换垄停喷等功能,对药量进行精准控制;对农田特殊障碍,如防护林或大型农业设施等可通过手动自由喷洒结合智能扫边等功能综合处理等。
团队研发的THEONE-I型飞控可对飞机故障进行快速自动诊断,同时在地面站上给出预警及提示信息,对导航信号、振动水平等进行分析,拥有超过20千米的通讯传输距离。
此外,无距科技的“无忧云管家大数据监管平台”已搭建完成,目前该监管平台已获得国家民航局颁布的运行批文,作为国内首个集无人机监控及管理(B级)于一体的全国无人机监管牌照,系统可接入民航、公安、军队、交通等相关监管部门,实现平台信息共享。
近年来,经常出现无人机进入到机场等禁飞区的情况。而无距科技研发的飞控系统则可监控飞行器线路,如果加入“云监管平台”则可发现将进入禁飞区时,先通过电话等方式警告,若还在飞行则可采取自动断电方式终止错误飞行。要是无人机安装了飞控系统就可以远程控制,可远程发布指令返航。
“沈阳造”无人机
多用于地震救援等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是我国最早开展无人机研究工作的科研院所之一。自2003年开展无人直升机的研发工作以来,攻克了多项无人直升机核心技术,相关成果曾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诸多奖项。其自主研发的无人直升机产品成功应用于芦山地震救援、电网巡检、植保作业等多个领域。
沈阳空间技术研究所是东北最早开展无人机研制的单位,完成了我国第一艘自主航行无人船系统“天象一号”的研制(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气象探测无人船),并应用于2008年奥运会青岛奥帆赛。目前,保持着国内轻型无人机最长续航纪录。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经过10年发展,现已具备无人机系统总体设计、低成本中小型无人机设计和制造、飞行控制系统研发设计、飞艇系统设计制造能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沈阳市已有从事无人机电控、桨、电机、电调、汽油发动机、重油发动机等零部件以及整机生产、开展无人机服务领域的企业30余家(据不完全统计)。
2025-04-29 14:05
2025-04-29 13:46
2025-04-29 13:44
2025-04-28 13:44
2025-04-27 11:13
2025-04-27 11:01
2025-04-24 10:38
2025-04-24 10:30
2025-04-24 10:27
2025-04-23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