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1971 年生,河南焦作沁阳县人。18 岁开始创业的他,涉足从工业到农业的多个领域,风雨沉浮、摸爬滚打近三十载,沉淀了自己的一套处事经营理念。许叔的故事很多,此文仅拾得其迅速让无人机植保在他的家乡沁阳及周边地区推广开来的事例,或为进入这个行业、想要踏实做出一番事业的人提供一条不同的思路。
“公司成立不到一个月,沁阳人都知道华蜓植保了。手头接到的地超过七八万亩了,两架飞机根本忙不过来。” 一直忙于接电话的许建终于得空跟我“唠几句嗑”。
70 后的许建,因为家里有个 “技术控” 儿子而关注到植保无人机,这让一直扎根农村、创业打拼经验丰富的他看到了无人机植保的广阔市场。在深入了解过国内外无人机技术发展的儿子的强烈推荐下,许建分别购买和租赁了一架极飞 P20,并于今年 4 月 10 日,成立了沁阳华蜓植保有限公司。
许建(右二)与团队成员和极飞保障专员
一亩起打
在多数植保作业过程中,不规整的散地对机器本身和作业效率都是一种考验,因而,这些散地成为飞防植保对最头疼的地块。然而,许建的想法却很不同。一开始,他就打出了 “一亩起打” 的口号。
接到农户的电话,他从来不问 “有多少亩地,给什么价钱”,而会直接问 “地在哪儿,什么时候开始打”。只要他的无人机没在 “忙”,即使是三十、五十公里开外,他也会带着团队赶过去,哪怕只有 1 亩地,他也立刻开打。
许建每天会接到很多农户的电话,让华蜓植保去打药
结果往往有点出人意料(当然,许建倒不觉得意外)。因为无人机打药经常引来大量村民围观,一些农户见打得快、效果好,也纷纷让作业队去自家地里打药。这时,许建会跟大家协调,把散地集中起来打。原本只是去给一个农户的地打药,后来往往多接了好几百甚至上千亩地。
等着作业队去给他们的地打药的农户
“一亩起打” 让农户放下了顾虑,更容易去尝试这种新的植保方式。再经过口口相传,打药的人越来越多,一个村的散地就可以集中起来了。也有时候,的确是这儿飞三亩,那儿喷四亩,但植保队下次再来的时候,经提前沟通、宣传,情况会大不一样。
“一亩起打” 的口号,加上一两场有号召力的飞防演示,让沁阳及周边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知道了 “无人机打药”,华蜓植保的名声也迅速传开来了。
在田间准备作业的植保队员
靠信誉走稳第一步
许建说,做一项新的事业,最关键的在于走稳第一步——这也是他的经营之道。怎么走好第一步呢? “靠的是信誉,” 他说,“农民一年的收入就指望着那几亩地,药没打好的话,农民就颗粒无收了。”
很多农户担心无人机植保的效果而不敢尝试,许建就提出先试验个三五百亩,并承诺没效果的话就按每亩的正常收益进行补偿。
农村图景:干活的大都是些中老年人、妇女,把孩子放在田边自己玩耍
有一次,许建接了一个老农户的 6000 亩小麦地,因为机器故障和农户购买的药物有问题, 8 天只打了 500 亩。农户急得捶胸顿足:“再打个 10 天,我的小麦全不要了。我还是找拖拉机打吧,要多少钱马上结算一下,你们走!” 许建一下子脸就红到了脖子根,忙说:“叔,是我们合同延误,这个钱我们不收了。”
“刚开始不要怕赔钱、怕吃亏。” 许建告诉我,“虽然亏了几千块,但人心还在。后来那个农户要打药,还是来找我,也不会跟村里人说无人机打药不行。”许建说,最重要的是让农户信任你,这得为他们着想,减少他们的顾虑,降低或避免他们的风险和损失。
初衷
谈及做无人机植保的初衷,许建说道:“我不想孩子他妈妈老了以后还要背着喷雾器去打药。现在农村里没人浇地、打药,年轻人也不愿回来,这个事儿不做,将来这一片片的田地就要荒了。”
5 月以来,许建的作业队走遍了沁阳周边的武陟、博爱、济源、文县、孟县、温县等地,用 P20 为上百个农户的庄稼地完成了农药喷洒,更多的农户自此知道了沁阳有个用无人机打药的华蜓植保。许建告诉我,已经有其他团队联系加入华蜓植保,扩大规模,一起为更多的农户服务。
当然,包括许建在内的飞防先行者们都还在摸索中前行。在你看来,什么样的飞防道路和服务模式值得探索?欢迎留言和探讨。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极飞科技)创立于 2007 年,是世界领先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公司,致力于用科技为农业赋能。极飞科技以“提升全球农业生产效率”为使命,通过开发无人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满足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对粮食安全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创造积极的影响。
极飞的愿景是,构建一个满足人类未来 100 年发展需求的农业生态系统,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获得充足、丰富和安全的食物。成立 14 年来,极飞自主研发了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农业物联网和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等产品。通过构建完善的渠道体系,为农户提供智能、高效、经济的生产工具和数据服务;帮助农场解决劳动力成本高、生产管理粗放等问题。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极飞服务了超过 931 万农户、7.8 亿亩次农田,服务网络覆盖了 42 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通过线上知识服务和线下培训业务,培养了超过 9 万名智慧农业从业者,为全球农业的升级转型奠定人才基础。
极飞人相信,科技是最大的公益。用技术赋能农业,既是主营业务,也是极飞社会责任。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极飞的产品和服务累计为农户减少粮食损失约 821 万吨,减少农药使用超过 4.5 万吨,节水 1500 余万吨,减少农业生产碳排放 76 万吨。极飞科技也因此成为首家荣获农业科技界奥斯卡“最佳精准农业技术创新奖”的中国科技公司,首个荣膺路透社“全球商业责任大奖”的中国企业,并于 2020 年入选中国“十大智慧农业新技术应用模式”和联合国“十大数字农业与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与此同时,极飞科技还通过对科研、开发、制造和传播渠道的整合,不断推动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技术在全球农业领域的应用和普及。如今,极飞已经在 20 多个国家设立了试验基地,与中国农大、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英国哈伯亚当斯大学、悉尼大学等知名研究院校建立长期合作,通过科研探索、人才培养和公益合作,践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
2021 年 3 月 17 日,极飞科技完成 C 轮 15 亿元人民币融资,由高瓴资本、百度资本和软银愿景基金领投,成为资本、创新工场、越秀产业基金和广州新兴基金跟投,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农业科技领域最大的一笔商业融资。
2025-04-18 13:52
2025-04-18 13:51
2025-04-18 11:02
2025-04-18 10:58
2025-04-18 10:54
2025-04-17 11:01
2025-04-17 10:59
2025-04-17 10:58
2025-04-17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