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过去20年,中国农业机械化走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要多久?

2017-05-17 07:13 性质:转载 作者:汉和 来源:汉和农业机器人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国传统农业延续的时间十分长久,大约在战国、秦汉之际已逐渐形成一套以精耕细作为特...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中国传统农业延续的时间十分长久,大约在战国、秦汉之际已逐渐形成一套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传统农业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尽管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就其主要特征而言,没有根本性质的变化。

  如果你是农民的孩子,或许你曾经历,祖辈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挥舞镰刀、大汗淋漓的场景,你还记得吗?

  因为地理环境的因素,林州太行山区依然保持着传统的镰刀收割小麦的方式。

  农民们在村外打一个麦场,使用的是小推车、架子车、打麦机等传统工具,这是只有在童年才有的麦收表演。

  往“中原粮仓”河南一带走。乡村院落,集镇街道是当仁不让的大晒场。六盘散人/摄

  麦收的时候,晒场是最忙的。通常把上千吨的小麦,扬净,晒干,灌袋,入囤,外运……需要相当多的劳动力才能完成。

  以前收玉米只能用手掰棒子,密密实实的玉米地里很闷热,玉米叶子刮在脸上手臂上,留下一道道红印,火辣辣生疼。

  2007年10月16日,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新水桥村村民刘红艳正在自家院子里掰玉米粒。如果你体验过手搓玉米粒,能体会到农民挣钱真的不容易。

  记忆中,农村都是用耕牛进行犁、耙、耖、抹等农事活动。农民就像耕牛一样,任劳任怨。对一些年纪大的农民来说,这种老办法用起来不仅速度慢,身体也吃不消。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浮石镇长龙村,农民用耕牛犁地备耕。

  传统的施肥。

  传统的灌溉。

  传统的插秧。

  从前慢,很慢;从前累,很累;从前赚钱少,很少。

  这些场景都被后来的机械化装备取代了。

  如今十亩小麦入仓,只需要几十分钟。机械化的发展,改变的不仅仅是效率,更提升了农产品的竞争力。

  但机械化最缓慢的就是打药!

  现在在农村还是随处可见背喷雾器劳作的农民,很辛苦,很落后。传统的中国农民把“植保”基本和“打药”等同。不仅防治不科学,缺少技术指导,效果有限,而且农业污染加剧。而随着劳动力大面积转移,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谁来防病治虫”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拖拉机替代耕牛是一次飞跃,收割机替代镰刀是一次飞跃,无人机替代喷雾器更是一次飞跃。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是一个重要关口与路经。

  中国拥有全球7%的耕地,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却是全球用量的35%,农药利用率只有36%左右。而航空植保技术具备作业效率高、适应性广、能应付突发灾害等特点。人机分离,人药分离,安全环保

  拿汉和植保无人机“水星一号”来说,单旋翼穿透力强,风大又稳定,适应作物多,作业标准载重20公斤,一天作业可达600多亩地,20天作业可收回成本投入。不仅能解放农民的肩膀,在市场化情况下,植保无人机让你赚钱;植保无人机,能真正解决农民种地打药的种种问题。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植保飞防开始进入真正的市场作业阶段,2017年更是进入了一个爆发期,飞防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这是进步的,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再大的问题,再艰难的过程,在历史前进的脚步下,好像都没那么严重了。想想农村未来的美好,我们曾经亲身参与过,何其幸事。

  过去20年,中国农业机械化走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需要多久?

  你认为中国农业全程机械化的未来什么样?

  无锡汉和航空是一家专注于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和应用的科技型公司,致力于在农用机器人领域成为人才凝聚、技术领先,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智能装备、数据支撑和信息管理的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公司是一家智力密集型企业,拥有世界领先的无人机研发与应用人才团队,掌握无人驾驶直升机制造机电一体化,及具备国际水平的智能装备控制系统核心技术。公司产品通过了国家级、省级农机鉴定,并作为唯一一家油动植保无人机研发与生产企业,参加了农业部植保无人机产品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和起草工作。
  2005年汉和航空就开始进行工程型无人机研发、生产和应用工作。2008年,应无锡市政府邀请,公司从上海迁至无锡,成立无锡汉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获得无锡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530计划A类项目支持,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拥有工程型无人驾驶直升机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及自主研发的智能装备控制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专利50余项,涵盖了工程型无人机的各方面技术,构成了完备的专利族群。公司承担了江苏省科研项目2项,无锡市科研项目1 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控研究所、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建立了校企联合关系和研究生实习基地,并联合建立了无锡汉和无人机研究所。
  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以起飞重量在100公斤上下,任务载荷在10公斤、 15公斤、20公斤以及40公斤等级的小型无人直升飞机为主,其中多个型号已经进入批量生产,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农药喷洒、作物授粉、农业测绘、病虫害监测、航拍、巡线等领域,并已出口至美国、俄罗斯、南美等国家。
  公司为紧密结合市场动态和产业发展大势,先后成立汉和无人机研究所、汉和飞行培训学院、汉和智能装备公司、农活帮网络科技公司、河南分公司、安徽分公司、山东分公司、辽宁分公司等机构,目前已达到年产700架植保无人机的能力,并通过创新商业模式运作以具备完善的产品售后保养、飞防作业及信息化供需平台对接体系。
  公司致力于重构农业生产新生态体系,成为全国性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平台,实现农业报国的理想。公司经过11年的辛勤耕耘已创造了众多行业第一,是中国植保无人机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航者。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