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个月以来,平湖新埭镇各村治水管理员陆续收到了治水合作方平湖市泖水粮油专业合作社的“包裹”——无人机河道航拍视频。根据对视频画面、数据的分析,新埭镇共梳理出河面垃圾、水草密集、围网养鸭等河道问题98个,截止目前完成整治67个,12处正在整治中。
孝娘浜清淤现场
“多亏用上无人机,我们才发现这条河水质差的原因所在。” 5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新埭镇旧埭村村部时,村治水管理员徐佳平正在查看航拍视频资料。伴着嗡嗡的机器轰鸣声,孝娘浜郁郁葱葱的水乡风景一览无余。细看,却发现河道内水草密集。徐佳平说,水草密集很大程度就是河泥淤积严重的表现。
孝娘浜无人机航拍图
将如此明显的水面异常发现之功归于无人机,是否夸大其词?面对记者的怀疑,徐佳平决定带记者“眼见为实”,看看正处于分段清淤疏浚中的孝娘浜。
孝娘浜,总长600米,两侧农田环绕,农宅零星分布,无工厂企业。选择一支流的末端,记者开始常规步巡,可很快发现紧邻河岸的是一片茂密的竹林,透过竹子间的间隙依稀能看到处于半干涸的河道,想更近距离查看,却无从下脚。无奈,只得在距离河岸两三米的线路上继续前行,行进不到三分钟,前方长势颇好的油菜又将可能留有的路“藏”得严严实实。
“按照步巡的速度,巡查完整条河起码得45分钟。”徐佳平笑着说,不仅时间长且难以发现河道存在的问题,根本达不到巡河的效果。
“无人机能实现无盲区、无死角监测,能够成为河长巡河制的有力补充。”基于如此考虑,新埭镇于今年4月初启用了治水“新成员”无人机。新埭镇副镇长李东说,新埭镇有483条河,总长326公里的河道,支流密集,农宅沿河而建情况普遍,依靠传统的检查方式,根本无法全方位的掌握整体情况,而用无人机巡查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
无人机巡河究竟有啥魅力让新埭镇实行全覆盖?
“针对特别长的河道,无人机可以一次性完成巡河。”李东以新埭镇长7公里的中心河为例历数其好。他说,河长每次走路巡河很难一次性巡查到位,更多的情况是每次巡一段,他认为这样的巡河严格意义上讲并没有做到全覆盖,而按照无人机的正常巡河速度,只需一周的时间便能完成整镇的河道巡查,巡河效率极佳。
“河道周边不利于行的地段,容易被忽略;周边没有明显污染源的河道,容易被界定为河道状况好;还有狭窄偏僻的小河小浜,保洁船也无法经常进入。”李东直言,普通的巡查方式很容易形成盲区、死角,而利用无人机巡河就能很好的摒弃这些缺点,操作员的“指挥棒”指向哪,无人机就能巡向哪,可以真正实现巡视全方位、无死角覆盖,并能精准“捕获”水面异常。
无人机巡河
当治水遇上高科技,高效便捷看得到。然而,如何才能使其形成长效机制,发挥长久助力效应?李东坦言仍在探索实践中。据悉,自今年4月上旬启用无人机航拍排摸以来,新埭已完成全镇所有河流的空中巡查。不日,新一轮的无死角巡查又将启动。
2025-04-10 10:15
2025-04-10 10:11
2025-04-10 10:05
2025-04-09 10:56
2025-04-08 10:37
2025-04-07 11:07
2025-04-07 10:52
2025-04-07 10:43
2025-04-07 10:41
2025-04-07 10:34